讀者來信(20190103)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難題,只要設身處地,你我他本能反應是自然而然的.
責任編輯:陳愷辰 實習生 劉伊霞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3日《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評論版“讀者來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歡迎新老讀者回應報道內容、交流熱點話題、分享現實感悟,來稿請發nfzmreaders@163.com。
好管閑事,多多益善
2018年12月27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
記得五年前在珠三角鄉鎮工作期間,探索基層鄉村治理創新曾經嘗試利用“三老(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一熱心(鄉賢)”力量,創建一支好管閑事的群眾工作聯絡員義工隊。由政府公開聘請數百名義工,鼓勵義工好管閑事,幫村民代言發聲,幫政府查漏補缺,鎮村兩級建立聯動平臺,限時處理分級負責,做到問題有回音、事情有著落,慢慢讓群眾愿意“動”、能夠“動”、積極“動”起來,有效消除基層治理孤掌難鳴的尷尬現象。幾年下來,小鎮數百名義工好管閑事、管好閑事的越來越多,他們執著的樸素想法也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左鄰右里都能夠更好地活著。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難題,只要設身處地,你我他本能反應是自然而然的,問題在于愿不愿意、敢不敢于、能不能夠指出問題提出訴求。新年伊始,期盼好管閑事的你我他,越來越多,越多越好!
廣東中山?藍松濤?退休人員
信心比金錢更珍貴
2018年12月20日《南方周末》科學版
一個人的創造力固然受到后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但我認為信心的影響更為深遠。在需要創造力的時候,出身貧窮家庭的人之所以表現出沒有創造力,可能與其有沒有創造的能力無關,而是他們缺乏創造的激情和付諸實踐的條件。不能創新是能力素質問題,而不敢不愿創新則與之所處的經濟社會地位有關。創造也好,創新也罷,都要面對一個不確定的結果,失敗的幾率要遠遠大于成功,即使最后的結果是成功,先期也會遭遇多次失敗的挫折。對于出身貧寒家庭的人而言,成功了是雪中送炭,而失敗了則無疑是雪上加霜,恐怕就難有翻身的機會了。
人的出身是不能選擇的,所處環境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面對生活的壓力和挑戰,有機會放手一搏當然是好事,條件不具備,也不可怨天尤人,始終保持一顆進取心,樹立對生活、對未來的信心,人生就會有希望,生活就會有奔頭,這比單純強調改變環境更為現實和有積極意義,信心比金錢更珍貴。
江蘇揚州?李政?邗江區紀委監委
誰來記錄村史?
最近兩月,40年40事鋪天蓋地,我突發奇想,寫一個我們硬灣村的40年40事,足足花了一周業余時間完成1萬字的村史。40年國史省史市史縣史都有文字資料,只需把過去的記錄篩選出來,而我們的40年村史沒一個字的資料,難度十幾倍地放大。
說來村史是一個被嚴重忽略的問題。有些是千年村,但村民能知道的村史也就四五十年,上百年的村史就模模糊糊?;蛘f,村子是老人,可鑒的村史是嬰兒,歷史記錄是淺層的、斷層的。誰來記錄村史?沒人記錄村史。這種現象該改改了。鄉村的文化人,抽點空閑,陪陪村里的老人聊聊,搶救一下村史吧。你的村,你不記錄誰來記錄?
甘肅秦安?李成義?村民
我希望課堂不止是教室
“等高線就是把一個區域內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通過地形圖上等高線的疏密程度,來識別坡度的陡緩……”社會老師在講臺前滔滔不絕地說著,可我絞盡腦汁還是想象不出等高線是什么玩意兒,從等高線上什么也看不出。我想如果社會課能組織一次爬山活動,讓我們去實地考察一下山的地形,也許就明白了,自己畫一畫地圖,就可以完全明白了。同理,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如果能先去一趟魯迅先生的百草園,再翻開課本,那課堂就變成了一次探索,可以自己去尋找線索,并思考。如果老師能讓我們親自感受一下利用省力杠桿的壓水井,那個省力杠桿也不會那么令人費解了!
作為一名初中生,我需要學習的很多知識僅靠書本還不能真正掌握。為什么不能讓我們來幾次在山野的狂奔,多幾次博物館的實踐,有幾次生活的體驗?書本上的知識,本質就是用來運用的。利用一系列答題套路,死記硬背,不是本末倒置了?
浙江杭州?盛天惠?第十三中學初一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