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成為世界 第一大產油國

2018年8月美國原油產量達到了1130萬桶,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一大原油生產國。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劉伊霞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3日《南方周末》)

2018年8月美國原油產量達到了1130萬桶,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一大原油生產國。

2018年12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當天24時起,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下調,汽、柴油每噸分別降低370元和355元。這是2018年10月底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連續第5次下調,92#汽油價格從年內最高峰時的每升接近8元再次回到6元時代,為廣大車主提前送上了新年禮物。

國內油價下調,源于國際油價的下降。2018年,國際原油價格坐了過山車。前9個多月一路震蕩上漲,2018年第一個交易日(1月2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價格盤中最低60.10美元/桶,10月3日盤中最高漲到76.90美元/桶,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當時很多分析師預測到年底原油可能漲到100美元。然而,從10月開始,國際油價一路下跌,到2018年最后一個交易日(12月31日),紐交所原油價格雖然一度比上個交易日大漲了2%超過46美元/桶,但最終收盤時回落到45.81美元/桶,與10月3日的最高點相比大跌40%,與2018年初相比也下跌了約1/4。

油價大幅下跌的原因很多,除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留下來豁免的口子、市場擔心貿易爭端帶來的全球經濟放緩可能削減能源需求等因素之外,美國國內能源形勢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近年來,美國原油產量不斷增加。2017年11月,美國原油產量超過1000萬桶,是自1970年10月以來美國單月原油產量再次超過1000萬桶。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繼續增加。到2018年8月達到了1130萬桶,超過俄羅斯,成為第一大原油生產國。2018年11月最后一周,美國石油和石油制品的出口超過進口,成為凈出口國。這是自1991年有周數據以來的第一次。

除了原油和石油制品,美國在其他能源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增長。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美國在2011年超過俄羅斯成為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2017年上半年,美國天然氣出口第一次超過進口。而2018年美國天然氣產量比2017年增長超過10%,出口量是2017年平均出口量的5.5倍。EIA預測,2019年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能力將比2018年再翻一番,到2020年全球LNG出口增量的3/4將來自美國,美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

美國能源生產快速增長,一方面是由于技術的進步,水平鉆井、水力壓裂等新技術的應用,使美國油氣開采成本降低,并大幅度增加了可開采的油氣儲量。根據EIA數據,2017年底,美國探明原油儲量達392億桶,比2016年增長19.5%,天然氣探明儲量464.3萬億立方英尺,比2016年增長36.1%。

另一方面,美國油氣生產增加也與美國能源政策緊密相關。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推出的“美國第一能源計劃”,提出美國要做到能源自給自足,降低能源價格,盡量開發本土能源,擺脫美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以增進美國能源安全。為此,特朗普政府取消了奧巴馬政府“氣候行動計劃”對化石能源生產的制約,重新強化化石燃料在美國經濟中的作用,解除了美國政府對能源生產的限制和干涉,加快油氣領域基礎設施的審批和建設速度等,支持并振興清潔煤炭工業,以進一步創造就業機會。當然,美國能源第一計劃也沒有全盤否定“氣候行動計劃”,推動能源發展仍以保護清潔的空氣和水、保護自然棲息地和自然資源為優先。

石油和天然氣在美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據2/3的比例,得益于國內石油和天然氣產量不斷增加,美國總能源進口量2005年達到30197萬億英制熱量單位(BTU)的峰值后就開始進入下降通道,總能源出口量則不斷增加,2017年凈能源進口量降至7507萬億BTU,是1982年以來的最低點。而2018年1-9月,美國凈能源進口量僅為3472萬億BTU,同比下降了45%。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美國能源凈進口量不斷降低,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早在2016年,英國石油公司(BP)就預計,到2021年,美國將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到2030年實現石油自給自足。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美國能源自給的目標可能會更早實現。國際能源市場格局或將徹底重塑。

網絡編輯:小夏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