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活:越來越多日本人正在上一堂死亡必修課
“不如就在今年的賀年卡上寫上我的訃聞吧?!?9歲的砂田知昭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在得知自己臨近死神后,砂田知昭立馬開始規劃死亡之前的生活。擔任導演的女兒砂田麻美則舉起攝像機,將父親最后的日子拍成了紀錄片——《臨終筆記》。
責任編輯:吳悠
“不如就在今年的賀年卡上寫上我的訃聞吧。”69歲的砂田知昭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在一次例行體檢中,他被診斷出胃癌晚期,只剩下大約半年的壽命。在病魔的折磨下,短短三個月內他瘦了15公斤,原本飽滿的圓臉像被戳了小洞的氣球,逐漸干癟下來。褐色的斑點爬滿了他的雙鬢,皺紋則越發明顯。
在得知自己臨近死神后,砂田知昭立馬開始規劃死亡之前的生活。擔任導演的女兒砂田麻美則舉起攝像機,將父親最后的日子拍成了紀錄片——《臨終筆記》。
死亡之國日本
二戰之后,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人口總數也一直呈上升趨勢,在2010年達到巔峰。在那之后,日本總人口數量開始遞減,戰后出生的嬰兒垂垂老矣,迎來死亡。在社會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時,日本的少子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不婚不育成為不少中青年的選擇。
據厚生勞動省報告顯示,2018年全日本新生嬰兒數量比2017年銳減約2.5萬名,降至92.1萬名,是自1899年統計此類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是日本連續第三年新生兒數量不足100萬名。與此同時,2018年日本的死亡人數達到136.9萬人,創下二戰后最高水平,自然人口減少量達到44.8萬人,是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預計到2035年,日本的老齡化比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30%。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需要面對死亡、思考死法的人生階段。
“終活”一詞首次出現是在2009年雜志《朝日周刊》中,意為“為臨終做準備的各項活動”。人認識到自己將會死亡,為了迎接人生的盡頭而進行各種準備,向死而生。2010年,“終活&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