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海打口青年的現代變奏

鄭鈞炮轟音樂排行榜被“屎”占領的時代,讓我們回顧下“打口一代"的音樂之路

打口碟的真實屬性是“洋垃圾”:高估銷量的國外出版商為了避免向藝人支付滯銷CD的版稅,選擇以切口、打洞或者碾壓的方式銷毀CD。這些受傷的CD被傾銷至廣東沿海,再以低廉的批發價進入各個城市

王莫之堅信,即使沒出門散步遇上打口販子,自己稍晚些也會進入搖滾樂的世界?!艾F在想來,最早聽到的搖滾樂應該是《圣斗士星矢》的主題曲。真的,我放給你聽一聽?!?/blockquote>

責任編輯:周建平

鄭鈞炮轟音樂排行榜被“屎”占領的時代,讓我們回顧下“打口一代"的音樂之路

打口碟的真實屬性是“洋垃圾”:高估銷量的國外出版商為了避免向藝人支付滯銷CD的版稅,選擇以切口、打洞或者碾壓的方式銷毀CD。這些受傷的CD被傾銷至廣東沿海,再以低廉的批發價進入各個城市

王莫之堅信,即使沒出門散步遇上打口販子,自己稍晚些也會進入搖滾樂的世界。“現在想來,最早聽到的搖滾樂應該是《圣斗士星矢》的主題曲。真的,我放給你聽一聽。”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79期)

曾經的“大自鳴鐘”,宜康電子電器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上海的文藝符號,那里有CD、DVD,有原盤原盒,也有被修復好的打口碟 圖 / 鐵匠

Crash! Boom! Bang! / Anyone (Live at Forest National, Brussels, October 22, 2001)

Roxette - Way Out

打口的一代

1996年,即使14歲的王莫之每月有50元零花錢——那年上海市人均月收入為773元——他依然很不夠用。

某個晚飯后的例行散步時間,王莫之在上海音樂學院門口用40元錢買了些新鮮玩意兒:美國鄉村音樂精選,Roxette的專輯《Crash! Boom! Bang!》和《007黃金眼》的電影原聲。

聽碟販子說,這些CD學名“打口碟”,都是從海外偷運而來的正版碟,能十來塊賤賣有賴于外殼和盤面上的那道切口,切口則是海關對走私的懲治。

王莫之信以為真。雖然他費解于為什么走私犯這般愚蠢為什么海關手下留情:沒有一張CD是完好的,但每一張破損的CD都能播放。

沒有愚蠢的走私犯,只有精明的唱片公司。打口碟的真實屬性是“洋垃圾”:高估銷量的國外出版商為了避免向藝人支付滯銷CD的版稅,選擇以切口、打洞或者碾壓的方式銷毀CD。這些受傷的CD被傾銷至廣東沿海,再以低廉的批發價進入各個城市。

上海人民對海外正版音像制品的渴切在1988年的電影《綁架卡拉揚》中可管窺一斑:中國圖書進出口上海公司一樓人頭攢動,年輕人拿著小紙片對售貨員念出一串卡帶編號。那時中圖旁的弄堂里已有“拷兄”:復制原版卡帶后出售,英國搖滾樂隊Pink Floyd和Dire Straits亦在其中。

據王莫之考證,1992年已有打口磁帶進入上海。1995年起,打口CD散落在半個上海城區的街頭:五角場、音樂學院、華亭路、思南路、福州路、淮海路、復興中路、大自鳴鐘、虬江路、長順路等等。1999年,搖滾畫冊《北京新聲》在扉頁上印了七個字:獻給打口的一代。

碟販們往往在黃昏后開始行動,一頓晚飯撐到深夜。他們用硬紙板和封箱帶做成一個小箱子,立排四列簡裝CD?;春B窙]音樂學院門口那么多樂迷,打口碟自然賣得也便宜些,十元三張,新貨貴一點,每張五元。

誠實地說,買打口碟其實是一個被動的過程,碟挑人,而非人選碟。王莫之并不知道外殼內藏著什么樣的節奏和旋律,他滿懷期待地拆封,“bang”地與音樂撞上,欣喜若狂,然后滾雪球一般,建立起自己的迷你曲庫。

去得早,懂得多,這是挑打口的關鍵。有的碟販不懂洋文不聽音樂,便成了王莫之少時的機緣:幫他們選貨,他得裝作很懂行的樣子。

貨藏在曲阜路附近,500張起賣,單價一元左右。三個安徽兄弟租下的民居成為三大碟頭的窩點,陰冷潮濕,鐵架銹蝕,墻壁起皮。老大說兄弟三人經手過的CD,多得可以填滿黃浦江。老三常備兩本殘卷《唱片典藏300張》和《爵士名盤300》,若是顧客對報價不服,他便指著其中某頁說:“這本書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