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議頭孢過敏致死案:“讓患者承擔無法預測的藥害風險,是不公正的”
“醫院是否有搶救預案應對、是否救治及時,將成為責任界定的重要環節?!?br /> “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的原研藥就很少過敏,國內每克一元多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就經常過敏、出皮疹?!?br /> 同仁醫院這一案例發生后,業界呼吁多年的藥品不良反應“無過錯補償機制”再次被提出。
責任編輯:何海寧
頭孢(資料圖)。
“醫院是否有搶救預案應對、是否救治及時,將成為責任界定的重要環節。”
“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的原研藥就很少過敏,國內每克一元多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就經常過敏、出皮疹。”
同仁醫院這一案例發生后,業界呼吁多年的藥品不良反應“無過錯補償機制”再次被提出。
一起疑似頭孢類藥物過敏性休克致死事件,引發了醫療界的聚焦。在2019年1月3日南方周末刊發報道《頭孢皮試,“皇帝的新衣”?》之后,大討論持續在發酵。
事件肇起于2018年12月18日,一名28歲的男性患者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以下簡稱同仁醫院)診斷為分泌型中耳炎,輸頭孢后疑似引發過敏性休克,短短90分鐘不到便搶救無效死亡。
目前,案件仍在上海市長寧區醫調委調解過程中。2019年1月6日,患者家屬于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賠償事宜已由上海市長寧區政府出面協商,“對方說下周會給我們答復”。
頭孢是否需要皮試這一技術層面的爭論過后,更多問題仍留待思考:既然相關權威專家幾乎都建議取消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皮試,一旦出現過敏性休克,醫療機構如何及時正確地處置?為何一些醫生對部分國產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吐槽滿滿?如果在法律上無法認定醫生存在過錯,患者遭遇的藥害風險該由誰承擔?
及時正確搶救是關鍵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大多數醫護人員對這種風險并不陌生。長期研究衛生法學的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王岳分析,“醫院是否有搶救預案應對、是否救治及時,將成為責任界定的重要環節。”
有醫生回憶自己因支氣管炎治療引發的過敏經歷——靜脈輸入一種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后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