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轉基因”,“三農文化”該怎么面對?
經濟上,隨著社會進步,一個家庭乃至整個國家,從貧窮到富裕,一代人可以完成,而文化上,創造出新文化卻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農業文化、農村文化、農民文化大量失去了舊的生存生態環境的依托,瀕臨滅絕,新的“三農文化”又沒有建設出來,“三農文化貧困”時時刻刻都處在一個瀕危的局面。
責任編輯:溫翠玲
老韓家養了幾頭毛驢。
當我第一次走進建檔立卡貧困戶老韓的家,看到他二級智力殘疾的妻子和女兒,一定程度上是震驚的,尤其是已經二十歲的文盲女兒,讓我想起“狼孩”。但多次接觸后,除了了解到兩名智殘人士是文盲、不識字、數字概念不清楚,無法走出這個小家,無法融入更大的社會之外,全家人的幸福和相互關愛讓我感觸更多。
經濟上,隨著社會進步,一個家庭乃至整個國家,從貧窮到富裕,一代人可以完成,而文化上,創造出新文化卻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