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和車企彼此跨界狂奔,各自圖什么?
2018年最后5個月里,車企們幾乎全都按捺不住沖向出行市場。這一年,中國汽車市場遭遇最近28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
責任編輯:顧策
2018年最后5個月里,車企們幾乎全都按捺不住沖向出行市場。這一年,中國汽車市場遭遇最近28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
與此同時,網約車公司也開始買入或控股汽車公司,加入汽車制造陣營,出行平臺和渠道在汽車產業鏈中的權重越來越大。
車企此舉無疑首先是為了更快消化產能。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VIA)來看,2018年全年VIA都在預警線之上,其中11月最高,為75.1%。其次,背靠車企的自有網約車平臺,有可能為車企走出另一條生路。
網約車公司反向控制汽車公司,則意味著另一種可能——通過出行平臺的強大品牌影響力,迅速做大一家汽車公司的市場份額。
轉型出行服務商
從2015年開始,各主要車企陸續打出向“出行服務供應商”轉型的口號。當年年底,力帆汽車上線了分時租賃項目“盼達用車”,2016年初吉利汽車上線了網約車項目“曹操專車”,北汽集團陸陸續續推出多個分時租賃業務品牌。
2018年7月,一汽、東風、長安簽署協議,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大眾汽車宣布創建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網約車;8月,長城汽車推出“歐拉出行”,開展長短租、分時租賃和網約車業務;9月,福特與眾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提供網約車出行方案;10月,戴姆勒與吉利達成協議,雙方將組建合資公司,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11月,上汽集團推出“享道出行”,進軍網約車市場;12月,東風、寶馬雙雙宣布獲得網約車經營許可證,“東風出行&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