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月,虧損八億 ——瑞幸:一杯“燒”出來的咖啡
星巴克可能不會想到,在進入中國市場20年后,叫得最響的競爭對手竟是一群做出行生意的“外行”。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12月18日,瑞幸咖啡。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10日《南方周末》)
星巴克可能不會想到,在進入中國市場20年后,叫得最響的競爭對手竟是一群做出行生意的“外行”。
對比同行,瑞幸咖啡在質量、價格以及護城河方面,均沒有拔尖之處,但融資迅速,且估值不斷增長。參與的投資機構,大多也與神州優車有著密切的聯系。
成立于2017年10月的瑞幸咖啡,剛剛完成B輪融資,估值22億美元,成長速度令人矚目。但其高額補貼、嚴重虧損、快速擴張的商業模式,也讓“下一個ofo”的質疑如影隨形。
“我們今年又要開2500家(咖啡店)”。2019年1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戰略發布會上,瑞幸咖啡CEO錢治亞稱,2019年,在門店和杯量上,希望全面超過星巴克(SBUX)。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進入中國20年,而瑞幸咖啡成立僅一年多。
這次戰略溝通會更多是針對輿論質疑的強勢回應。此前,金融求職與培訓服務商CareerIn披露的瑞幸咖啡B輪融資商業計劃書顯示:2018年前9個月,瑞幸咖啡開了1500家店,賣出3670萬杯咖啡,累計銷售收入3.75億元,凈虧損8.57億元。
平均下來,每賣一杯咖啡,虧損23元。
數據曝光之后,瑞幸咖啡又公布了一版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12月15日,瑞幸咖啡付費用戶1200萬,共賣出8500萬杯咖啡。也就是說,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瑞幸咖啡的銷量比前九個月還多,虧損已遠遠大于已公布的8個億。
錢治亞在發布會上絲毫不掩飾這一點,她認為,虧損超過8個億完全符合預期,甚至還超過預期,換來的是上萬臺專業機器和超過兩千家門店。
成立于2017年10月的瑞幸咖啡,剛剛完成B輪融資,估值22億美元,成長速度令人矚目。但其高額補貼、嚴重虧損、快速擴張的商業模式,也讓“下一個ofo”的質疑如影隨形。
脫胎神州優車
2017年11月8日,還是神州優車(838006.OC)COO(首席運營官)的錢治亞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一杯瑞幸咖啡、一張神州優車工牌,以及一盆葉子泛黃的綠植。那是她在神州優車最后一個工作日,此后,她的身份變成了瑞幸咖啡的創始人兼CEO。
錢治亞離開的第二天,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邀請了媒體界的幾個老朋友,在北三環邊上的公司餐廳組了一個飯局,他將很少拋頭露面的錢治亞推到了臺前,并托付大家關照老部下的新事業。
據媒體報道,2004年,錢治亞從武漢來到北京的時候,陸正耀還在做通訊代理。從通訊到汽車,錢治亞跟著陸正耀打拼了十多年。
錢治亞創業,陸正耀將神州總部的部分辦公室借給了瑞幸。他不光出了場地,還出了錢,主導了天使輪投資。
B輪融資后,陸正耀正式就任瑞幸咖啡的董事長。他曾向媒體透露,他所持股份和錢治亞差不多。瑞幸咖啡的母公司注冊于香港,穿透后又是一家注冊在維京群島的公司,目前無法看到各方股比。
瑞幸咖啡更像是神州優車孵化出的一個創業項目。除了陸、錢二人,瑞幸咖啡的高管也大多來自神州優車,如瑞幸咖啡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