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到綠,魯爾區轉型還在路上 ——德國最后一家黑煤礦關停

2018年12月21日,德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德國最后一家黑煤礦關停。

責任編輯:汪韜

2018年12月訪德期間,我見證了魯爾區最后一家煤礦關閉的盛大儀式,特別感念德國社會各界不把舊廠房、礦工當作負資產,而是強調其歷史貢獻、精神價值,并作出人性化安排。我即約請同行的托馬斯·海貝勒教授寫出本文,以資中國118個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借鑒。

郁建興(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2018年底,長達150年歷史的德國最后一家煤礦Prosper-Haniel關停。礦工們捧著黑煤留念。(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10日《南方周末》)

德國魯爾區曾兩次以不同身份進入教科書。一是作為德國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在德國近現代化、戰后經濟恢復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二是在資源枯竭、企業沒落的歷程中,通過清理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走出低谷。

2018年12月21日,德國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落幕。

“Glück Auf(幸運地上來)!”喊出傳統礦工祝愿平安上井、順利歸來的問候語之后,在歐洲最大的工業區——魯爾區的博特羅普市,具有象征意義的最后一塊黑煤被取出。長達150年歷史的德國最后一家黑煤礦Prosper-Haniel關停,德國的黑煤深井開采時代也自此結束。

這家煤礦最后的1500名工人懷著復雜的心情上完了最后一班。媒體報道中,一名47歲的礦工說:“結束只在須臾之間,我感到了一種深切的悲傷。”

幾十米高的巨型井架塔,被稱為“魯爾的埃菲爾鐵塔”,成為地標,最后一家煤礦Prosper-Haniel關停后,礦工們在此留影。(視覺中國/圖)

德國最大的煤礦公司RAG舉行了隆重的封礦儀式,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出席。

“采煤工作讓陌生人變成了‘Kumpel’(哥們兒)。”施泰因邁爾對礦工們說,“德國歷史上的重要一筆在這里寫下,沒有采煤業,我們整個國家及其過去200年中能夠取得什么樣的發展?不可想象。”

“Kumpel(哥們兒) 文化”

緬懷與哀悼的情緒在人群中漫開,人們不僅在哀悼一個產業的終結,也在哀悼一種生活方式的謝幕。礦區鐵絲網上掛著手繪的海報:“謝謝哥們兒 2018.12.21”。

自19世紀中期以來,采煤業一直是德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