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的信 | 熊景明:別愁離恨成追憶
女兒從小學到中學都在香港的中文學?!芭嗾蹦顣?。
責任編輯:朱又可
我能做的一點點補救,就是用中文給她寫信。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10日《南方周末》)
女兒從小學到中學都在香港的中文學校“培正”念書。雖然中文的基礎不差,但她1997年到美國念大學,完完全全脫離了中文環境,加之要追趕英文是母語的同學,應付那么多的功課,要保持中文水準不容易。我能做的一點點補救,就是用中文給她寫信。母親是啰嗦的代名詞,估計她沒有時間去細看我那么一廂情愿地、認真地寫的信……
李立:
昨天又和一班北京來的客人到松仔園行山﹐我百去不厭。游人罕至的野徑上﹐一朵朵蘑菇大大方方挺立著﹐都像是有毒的﹐可以避過行人采擷﹐自生自滅。樹陰濃濃擋住熱氣﹐蔽不了濕氣﹐看來將告別又一個行山季節了。山林之行令客人們對香港有了截然不同的印象。每逢此場合﹐主人便夸口香港人均郊野公園面積﹐居世界大城市之冠。自然﹐港人中行山者的比例之小恐怕也可以名列前茅。少人去﹐使得處身山野之中﹐更能領略與享受多一層未被侵擾的大自然萬象。
行罷山﹐邀約眾人來到家中。首都人渾身上下充滿國家大事的細胞﹐人人都有高見。有客說起四年前來中大開會﹐我也曾約他和數位遠客到家中聚談﹑晚餐。經他提起﹐才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