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別具慧眼的選擇
月球之于人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從“阿波羅”登月到“嫦娥”落月,雖然時間橫跨半個世紀之久,但相較于月球的巨大秘密,我們認識月球的旅程或許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預選著陸區,并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此圖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后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10日《南方周末》)
月球之于人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從“阿波羅”登月到“嫦娥”落月,雖然時間橫跨半個世紀之久,但相較于月球的巨大秘密,我們認識月球的旅程或許才剛剛開始。
自古以來,人類對月球就充滿向往,我們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祖先膜拜月球的印記。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家喻戶曉,嫦娥奔月的故事至今仍魅力不減。但直到航天時代到來,人類才有機會真正深入了解月球。半個世紀以來,人類探月事業既有低谷,也正在迎來一個新的高潮。2019年正值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而在這樣一個有著特別意義的年份,中國航天在新年伊始就在探月征途中邁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
北京時間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開啟飛向月球的旅程。經過4天多的飛行,嫦娥四號進入工作軌道,并開始進行軌道調整。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著陸,這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著陸后不久,嫦娥四號探測器還通過中繼衛星“鵲橋”傳回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分離后按計劃開展了相關工作。截至2019年1月4日17時,玉兔二號巡視器與中繼星成功建立獨立數傳鏈路,按計劃在月面行走到達A點,開展科學探測。此后,嫦娥四號將迎來月晝高溫考驗,巡視器擇機進入“午休”模式,預計于1月10日喚醒。
與眾不同的著陸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而關注點都聚焦在著陸地點。在嫦娥四號前,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共有20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其中美國11個、蘇聯8個、中國1個(嫦娥三號),但這些探測器都是在月球正面著陸,所以這次嫦娥四號的著陸地點就顯得非常特別。
月球是個球體,卻有“正面”和“背面”之分,原因在于經過數十億年的伴行后,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即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這樣人類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這一面就被稱為“正面”??紤]月球天平動和視差現象,人類在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