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果庵和潘柳黛的一段師生故事

潘柳黛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活躍于南京、上海的女作家之一,但不管作品、文學聲譽,都無法和張愛玲、蘇青匹敵,當時除了一些采訪報道、散文、小說外,并沒有特別引人注目的作品。很多文章說她和張愛玲、蘇青、關露并稱為上海四才女,其實是無法“并”起來的,關露屬于前輩作家,三十年代就有了名聲,而1944年之前,潘柳黛甚至還算不上女作家,確切地說,不過是偶有創作的女記者而已。

責任編輯:劉小磊

潘柳黛(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10日《南方周末》)

潘柳黛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活躍于南京、上海的女作家之一,但不管作品、文學聲譽,都無法和張愛玲、蘇青匹敵,當時除了一些采訪報道、散文、小說外,并沒有特別引人注目的作品。很多文章說她和張愛玲、蘇青、關露并稱為上海四才女,其實是無法“并”起來的,關露屬于前輩作家,三十年代就有了名聲,而1944年之前,潘柳黛甚至還算不上女作家,確切地說,不過是偶有創作的女記者而已。

潘柳黛(1920-2001)的自傳體小說《退職夫人自傳》,1949年5月在上海的新奇出版社出版。這一年,潘柳黛還不滿三十歲。

1920年,潘柳黛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旗人家庭,20歲時和一個老師來到南京。此后,潘柳黛進入新聞媒體,成為淪陷時期在南京崛起的一個女記者、女作家,先后在《京報》《華文大阪每日》任記者,《文友》雜志任助理編輯。引導她走上這條道路的,正是她在《退職夫人自傳》中寫到的“紀先生”。

“紀先生”是她的老師,出現在《退職夫人自傳》第三章《變》,“我”離開了一家私立完全小學,“到寒假的時候,我的老師紀先生為我介紹了一個屬于河北省的縣立學校”,位于河北寶坻(今屬天津)的寶坻縣立小學。

紀果庵(資料圖/圖)

這是她的老師“紀先生”對她的第一次幫助。

1939年底,潘柳黛隨她的情人“陳浩”私奔到南京,開始了南方的生活。

《退職夫人自傳》第五章《貧困與掙扎》中,潘柳黛寫到:由于被陳浩所棄,她(柳思瓊)決定自殺,“我想去跳有名的燕子磯”。“我看了看我的錢口袋,那里還有兩塊多錢,于是我到飯館去吃了一頓最后的飯——像一個待斬的囚徒,向這世界告別一樣。”

正在這時,她偶遇了紀先生:

我獨自在一家北方館子里吃飯,并且喝了一點酒,正在我默然獨酌的時候,忽然一個人走來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