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信息公開新法遭遇開頭難
“信息不存在”、“屬于內部信息”、“影響社會穩定”,成了不少政府部門在新法實施兩月來推托信息公開的最常用理由……
責任編輯:傅劍鋒 趙凌
“信息不存在”、“屬于內部信息”、“影響社會穩定”,成了不少政府部門在新法實施兩月來推托信息公開的最常用理由……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兩個月,各地的“第一案”紛紛遭遇信息不公開、訴訟不立案的尷尬。
在京舉行的“信息公開的困境與突破研討會”,法律人士警告說,隨著震后公民申請信息公開重新升溫,若政府不予重視,加上司法渠道又不通暢,信息公開的訴求恐怕將形成“堰塞湖”。
“全國政府信息不公開第一案”至今尚未立案,申請人郴州市汝城縣黃由儉等5位離退休職工,已起訴至湖南省高院。該案由申請公開縣政府對當地自來水公司改制情況的調查報告發端。此前,郴州市中院答復:此案立案與否還需向最高人民法院請示。
面對下級法院的這類請示,最高法院透露,已委托上海高院作調研,《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司法解釋第一稿已經完成,具體內容還無法得知。
“學界討論了十年的問題,影響還不如這兩月范圍那么廣,程度那么深。”參與立法的北京大學教授王錫鋅說,不要因目前的困境而感到沮喪,“現在制度剛起步”。
“有點行為藝術”
公眾對信息公開的關注在持續升溫。截至6月30日,北京公眾訪問“首都之窗”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達1489萬余人次;全市各公開工作機構共接待公眾咨詢2.5萬余人次,受理依申請520件。
市政府信息公開大廳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