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一萬八千里
夢想
我,蝸牛,曾是互聯網公司又宅又內斂,一年四季穿著休閑服運動鞋從不化妝、背著雙肩包裝著筆記本的IT女。開書店是我兒時就有的夢想,很多時候,夢想只用來“想一想”,兒時的夢想常常會被埋藏或遺忘。我就是曾經遺忘夢想的人,后來得以重拾兒時夢想,要感謝我先生板栗,他一直鼓勵我,“夢想就是用來實現的”。后來我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看到一句:“人類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其實都有能力去完成他們的夢想”,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開書店的幾年有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故事,許多讀者告訴我,樂開書店曾陪伴自己度過人生低谷期,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家書店溫暖一座城”吧。但天不遂人愿,2014年,樂開三家分店陸續遭遇變故,最后只有最初的那家店得以存活。到2015年,我的身體在一次次折騰中發出警報,無法堅持,忍痛關掉了最后一家實體店,邊吃中藥調理,邊在家全職照顧剛滿兩歲的寶寶。
今年暑假,蝸牛和先生板栗帶上寶寶和父母,開了一輛書車行走中國,邊旅行邊擺攤賣書,歷時 58 天,行駛9000 公里,途經 11 個省份
看書會上癮,開書店也會上癮。身體康復后,我忍不住去尋覓新址想重開樂開書店,尋了幾個月,仍未遇到合適店址,于是去參加了上海新天地馬當路上的集市,擺書攤過癮。結果就此上癮,此后每月都會去各處擺書攤做移動書店,每次站在攤位內,總有種站在書店吧臺內的錯覺,每一次和讀者的交流,也都令我振奮。
做移動書店時,我們需要從沒有電梯的六樓把好幾個沉重的書箱搬下去,然后叫一輛貨車運送,等到擺攤結束還會剩余幾箱子書,于是還要再次搬上六樓,板栗有三次因搬書箱受傷。
擺攤雖然極為辛苦,卻又樂在其中,樂開移動書店有時出現在商場中,有時出現在社區里。開書店是我的夢想,開一輛書車環游中國,則是板栗在開書店時就有的夢想。2018年6月中旬,板栗提議,暑假帶上寶寶開一輛書車環游中國,我立馬同意了,想到“可以去很多城市擺書攤、把好書推薦給更多人”就很興奮,而且我也希望5歲的寶寶在旅途中去觀察和認識這個世界。
蝸牛與板栗
6月29日,我們帶著寶寶和父母,以及滿車的書籍出發了,上路沒多久便迎來瓢潑大雨,我一邊在想是不是選錯了日子,一邊想起汪國真那句“既然選擇了遠方,便要風雨兼程”。
就這樣,我們風雨兼程地開著書車行走中國,邊旅行邊擺攤賣書,歷時58天,行駛9000公里,途經11個省份。我們的書攤曾出現在音樂節上、咖啡館前、市集里,還曾出現在水果攤間、蒙古包中、菜市場里……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也邂逅了許多有趣的人。
每當書車在高速上奔馳,從平原到高原,從城市到村落,穿過一個個隧道,路過橋梁,湖泊,戈壁,我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象著下一個城市即將到來的驚喜。正如一位作家所說:“我始終確信,有著相似美學和價值觀的人們,終會相遇。”
邂逅
在樂開書車第一站,我們結識了蘇州花橋的柒書店,店主是個熱情爽氣的女孩,她不在時這里便成了無人值守書店,顧客可以自由出入如自家書房,世界杯期間常有些書友會在書店打烊后自發組織來店里看球賽。
途經長沙時,我們第一次在大學校園內擺書攤,攤位設在中南大學鐵道學院內的“攝情造像”工作室門口,老板是一位沒有“愛”就不拍的臺灣大叔,他說,“攝影,情感,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樣,所以我們攝情造像”。那日他一直在“逼”著員工買書買詩集,他對員工說:“影像的文本在于文學,最終在于詩。全世界影像感最強的詩應該要屬中國的唐詩宋詞。當你能把影像表達得如詩一般,你就擁有了強大的影像敘事能力。”
都江堰閱分享書店店主夫婦曾多次邀請我們去避暑,這個暑假終于得以赴約。
“請問是樂開書店嗎?你們店里剩余的書我全買了,全都打包寄到都江堰的閱分享書店吧。”2015年樂開實體店清倉售書時,我接到了這個從德國打來的越洋電話,當時有種天上掉餡餅的不真實感。打來電話的是閱分享書店店主張淼,和愛人小雨一起在德國留學,他們2015初開始,在都江堰經營著一家閱分享書店,奔波于德國和都江堰之間。2016年,張淼和小雨因心系書店,兩人一起在德國辦理了休學,回到都江堰全身心投入書店運營。“閱讀——讓你對這個世界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寬厚的包容。”在閱分享書店的玻璃上印著的這句話,也是張淼開書店后的感慨。
書車途中也會遇到一些不順利,這些不順利有時讓我焦慮,板栗卻不會,他常常提醒我“如果不去擔心還未發生的事情,你的人生煩惱將會少去一大半”,他一直堅信辦法總比問題多。
在參加民謠與詩主辦的陽澄湖音樂節時,因連日陰雨草地泥濘,車輪深陷其中,我正焦急無策時,旁邊的陌生路人過來幫忙推車,推了十余次后,車輪終于駛出。后來雨越下越大,我擔心無法照常把書攤擺出來,再次焦慮得不知所措,板栗提議用自帶的帳篷改造出防雨頂棚,我說現場條件不可能完成這樣的改造,當板栗成功搭出頂棚時,我不得不感嘆,真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啊。
這是一個走進來想坐上一個下午的書店,有時店主外出辦事這里就成了無人值守的書店,顧客可以自由進出猶如自家書房
一路上有許多美好的故事,也有憂傷的故事。途中我們常常會去拜訪當地的書店,有位書店店主,瞞著家人辭職開了一家書店,書店十點鐘才開始營業,而每個工作日她八點鐘就要離開家門假裝去上班,八點半便早早趕到書店,傍晚需要從書店回家一趟假裝下班然后再趕回書店。她的家人住在距離書店約兩公里的小區里,至今仍未發現女兒在經營著一家書店。前不久我在上海文化廣場做書車故事分享會講到這里時,多次哽咽,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自己開書店的經歷。
2011年9月份,深受板栗鼓舞的我開始籌備書店?;I備期間,也是瞞著我的公公婆婆,因為實體書店經營艱難是眾所周知的,怕他們擔心和阻止。直到即將開業時,才告訴公婆并邀請他們參加開業儀式。起初非常擔心他們拒絕,看到他們帶著蛋糕來到書店時,我的眼里都是淚花。
家人的反對源自對我們的擔心,他們希望我們過上優渥的生活,擔心實體書店會拖累我們,讓生活變得艱難。實體書店關閉后,很偶然地,我才知道書店經營過程中婆婆多次讓板栗勸我,把書店關掉,板栗沒跟我提,一直默默支持。決定書車行程后,我提出帶上公公婆婆一起出發,除了因為他們熱愛旅行,也是希望他們對我們所熱愛的工作,少些擔心、多些理解。后來證明小心思得了逞。“想不到在雨中音樂會中,我兒子和媳婦的書展也很順利,今天我體會到他們倆不容易,更想不到這么多年輕人會喜歡看書。”看到婆婆的這條朋友圈,我特別感動。
走進鄉村
對實體書店前景不看好的原因之一,是電子書以及眾多娛樂方式的出現。但誰會相信紙質書會消亡呢?反正我不信!無論我們是去提前確定的合作場地擺攤,還是臨時起意在路邊擺野攤,無論是一線大城市還是十八線小縣城,書都自帶魔力,常常書還沒完全擺好就有顧客圍過來,有年輕人,也有老人和小孩。
“你們后備箱里裝的是香蕉嗎?”
“哦,不是香蕉,全是書。”
“可以看看有哪些書嗎?”
“當然可以。”
這是臨近傍晚時發生在四川理縣畢棚溝山腳下一個旅舍院子里的對話。
原本沒打算在院子里擺攤,聽到有住客詢問,我們便迅速拿出折疊桌擺上書箱,很快,更多游玩歸來的住客也都圍了過來,甚至天黑以后還有人用手機打著手電筒在那兒翻閱書籍。我們的寶寶和旅舍主人的女兒更是常常開心地爬上后備箱,直接坐在里面看起書來。
書車途經一些小縣城或鄉鎮時,發現當地人對學前兒童的閱讀極度不重視,許多人認為小孩子不識字不用那么早給他們看書。其實書籍對孩子的影響,超出我們的想象。有一次我因為想開新書店受挫,忍不住傷心落淚,三歲多的諾寶跑過來抱住我說:“媽媽,你別難過了。我帶你去看廣大的世界安慰你吧!”聽到這里,我差點被感動得破涕為笑。這話來自我曾給他講過的繪本《菲菲生氣了》,書中,菲菲在被姐姐搶走玩具后生氣地跑出家門并哭了一會,然后,“菲菲來到老櫸樹下,她爬了上去。她感覺到微風輕吹著頭發,她看著流水和浪花。這個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菲菲覺得好多了,她爬下樹,往家里走……”真希望能夠讓更多縣城和鄉村的孩子也了解到繪本的這種力量。
一萬八千里的旅途,風風雨雨,是書與人的邂逅,也是人與人的邂逅
近兩個月的書車之旅,帶給我許多觸動,最大的觸動是途徑江西時所感受到的。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天工開物》——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便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在分宜教學時撰寫的。書車途經這里是受到一位姓胡的朋友邀請,我們與胡先生2016年在馬當路擺書攤時相識,他在分宜縣南村村創立了天工開物之家,在當地推廣自然有機農法種植有機大米和蔬菜,扶持當地版畫剪紙竹編等傳統文化藝術,設立公益圖書室,還創辦了天黔自然生態學校,當地的孩子們可以免費在學校接受教育。
因書結的緣總是綿長而動人,胡先生振興鄉村扶持傳統文化和教育的行動令我很受觸動,特別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去參與城市和鄉村的鏈接,去了解如何實現鄉村的振興,去鄉村給孩子們傳播閱讀的力量。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書車返滬后沒多久,福建延平鄉村藝術季主辦方“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便邀請我們趕往藝術季所在地九龍村去做快閃書店。11月初我們如約來到了九龍村,在藝術季開幕前一天,我們還在上架書籍時,便常有村民走進來看書,還有村民淘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藝術季開幕后,樂開移動書店里除了當地村民,還有來自各個城市的訪客,最常在里面看書的還是孩子們。離開這里時我們留了一些書給這個村子,希望捐贈的書籍可以陪伴當地留守孩子的成長。
無論是南村村,還是九龍村,都讓我看到了村民們想要改善家園的渴望,也讓我萌生了在將來的樂開書店中設置鄉村發展專區的想法,希望可以讓城市與鄉村產生更多的鏈接互動,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更多地去了解鄉村、走進鄉村。
做喜歡的事
開實體書店期間以及近兩年做移動書店時,都常常會有人問我們是否可以盈利。書籍有統一定價,利潤遠低于其他商品,無法期望高利潤回報,但是自從開書店以后,我的物欲在不經意中下降了許多,有了書和讀者朋友便已覺富足無比?!陡∩洝纷髡呱驈偷钠拮诱f“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在保障溫飽的基礎上,做喜歡的事,足矣。
今年我曾在上海文化廣場做了一場樂開書車故事分享會,有位聽眾告訴我聽完講座后她再也不想在大企業做蘿卜坑了,她要去換一份自己真心喜歡的工作。后來她真的去面試了一家自己所向往的文化公司,而這家公司所能提供的薪水遠低于她當前所在行業的薪水。
小小后備箱,自成一個美麗小世界
常常有人好奇,做了那么久的移動書店,我們賣出最多的書是哪些。我們所攜帶的書籍大多沒有帶副本,只有我本人非常喜愛并且極其想推薦給更多人的書才會帶上多本,當我成功把這些書推薦給顧客時,它們自然成了書車途中銷量最高的書。
比如漢聲出版的書籍。漢聲雜志出版社創立于1971年,一直致力于出版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書籍,漢聲編輯們常去當地野考多年才會出版一本書,是我最崇拜的出版社,所以我希望無論樂開移動書店出現在哪里,都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漢聲的存在。有時,我會把漢聲的書籍單獨擺滿一張桌子,這是面積非常有限的樂開移動書店給漢聲獨有的待遇。書車途中曾售出好多本《中國馬專集》《中國米食》《手打中國結》。
再比如南京大學出版的《致D情史》,這是一本非常輕薄,放在書架上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本書,它是八十幾歲的法國哲學家寫給妻子的一封長信,書中的一段話被我視為對婚姻最好的詮釋:
“如果你和一個人結合在一起,打算度過一生,你們就將兩個人的生命放在一起,不要做有損你們結合的事情。建構你們的夫妻關系就是你們共同的計劃,你們永遠都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加強、改變,重新調整方向。你們怎么做,就會成為怎樣的人。”
很多書籍,真的是難以從浩瀚的電商和電子書中被發現,卻常常被邂逅于小小的實體書店或書攤。選書,對于每個獨立書店店主非常重要。無論開實體書店還是擺書攤,我都希望能夠把自己認為值得一讀的書籍推薦給更多人。每每有顧客買走我推薦的書籍,總感覺幸福指數暴增,雖然常常擺完書攤便會喉嚨沙啞。板栗說我就像一朵蒲公英,隨風吹送,四處傳播散發著墨香的書的種子。
我們依然還在尋覓實體店新址,最近兩年我常常在腦海里描繪它的新模樣,期待樂開書店2.0早日開啟。但是,即便有了實體店,我們仍將不定期做移動書店,繼續開著我們的書車,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去傳播,去邂逅,去做快樂的書種蒲公英。
(來源:289藝術風尚)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