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登上月球、到過中國的“丁丁”90歲了!他其實是一名記者
他頭頂一撮黃毛,總有一只小白狗伴隨左右。
他是一名記者,卻從不為碼字發愁,整天干偵探的工作。
他機智、勇敢、善良,斗過國際販毒集團,還搗毀過偽鈔團伙。
他在非洲、美洲和中國都留下自己的腳印,甚至成為了登月第一人……
他叫丁丁,剛剛迎來了自己90歲的生日。
1929年1月10日,比利時漫畫家喬治·雷米(筆名埃爾熱)創作的《丁丁歷險記》在《二十世紀報》上首次連載。從那時起,丁丁和他的小狗“白雪”奔走于世界各地,進行了20多次全球歷險。
丁丁誕生的那個年代,正是記者們開始拎著箱子在全世界奔走的時候。他們當中有的人跳上開向西伯利亞的火車,有的人登上駛往南美的輪船,奔赴地球上一個個熱點地區。在這些記者的筆下,讀者們開始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地球漸漸變得越來越小。
1953年,《月球探險》中的丁丁“登上月球”,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早了16年。
1934年,埃爾熱決定讓丁丁前往中國歷險。
然而,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他:他從未到過中國,對中國的情況知之甚少。當時西方人對中國普遍存在著偏見,以為那時的國人都留辮子、裹小腳……
就在埃爾熱左右為難之際,比利時魯汶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指導神父戈塞把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雕塑專業的中國留學生張充仁介紹給了他。從此,兩個同樣是27歲的年輕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日后被人津津樂道的深厚友誼。
年輕的埃爾熱與張充仁(右)合影。
張充仁不僅把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中國還原給埃爾熱,還教埃爾熱中國畫的技巧,他本人也成為了《藍蓮花》與《丁丁在西藏》里“中國張”的原型。
張充仁是《丁丁歷險記》“中國張”的原型。
《藍蓮花》從1934年至1935年在報紙上連載,引起很大轟動。它被認為是埃爾熱第一部“大師級作品”,而且成為當時揭露日軍侵華罪行、爭取國際聲援的武器。
在《藍蓮花》里,所有中國字都出自張充仁之手。張充仁通過漫畫中的所有條幅和廣告牌表明自己的愿望,如“打倒帝國主義!”等。
1935年,張充仁畢業回國,由于相隔萬里,加上戰火紛飛,他與埃爾熱失去了聯系。但埃爾熱從來沒有放棄尋找“中國張”,并在《丁丁在西藏》中,表達了對摯友的尋找和牽掛。
1981年,兩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終于得以重逢。在布魯塞爾機場,兩位老藝術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誠然,丁丁不會耍天馬流星拳,也無法變形成汽車,既沒有阻擋一切攻擊的美國隊長盾牌,更不能下海征調亞特蘭蒂斯大軍。他所有的幫手不過是阿道克船長和小狗“白雪”,同時還要照顧向日葵教授和兩個笨蛋偵探。
《丁丁歷險記》主要角色模型。(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但是,他集正義感和冒險精神于一身,敢于同各種惡勢力斗爭,屢屢不顧生命危險營救他人;他身材瘦小,卻擅長與形形色色的壞人周旋,總能憑借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化險為夷,最終戰勝敵人;他還是一名和平主義者,愿意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戰爭,對待失敗的對手也充滿寬容和人道。
1939年出版的《奧托卡王的權杖》影射了德國納粹主義。
也正因如此,《丁丁歷險記》問世以來,備受全世界人們的喜愛,先后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版本,全球銷量超過3億冊。丁丁影響了好幾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少年兒童,陪伴他們一起遨游世界、增長見聞、共同成長。
這是1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埃爾熱紀念品商店拍攝的《丁丁歷險記》漫畫。(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1964年,埃爾熱在《致丁丁的信》中寫道:“有一段時間,年輕時代,我的理想就是成為你這樣的人。”
事實上,全球不知有多少人在年輕時擁有著同樣的理想。
2019年,“80后”的最后一批也邁進了30歲的門檻。
當歲月劃過,不知你是否還保有著當時你對世界的那份好奇呢?
1月1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街頭,一名行人從一幅慶?!抖《v險記》誕生90周年的海報旁走過。(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監制:李大偉
記者:潘革平
視頻:鄭江華 韓沖 趙宇超
編輯:金正 魯豫
剪輯:董慧瑩(實習) 王楠(實習)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