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李約瑟傳記評議
在為中國人整體重新正名的努力中居功最偉的則非李約瑟莫屬。他的仗義和豐功,值得每一個華人感戴和銘記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李約瑟的仗義和豐功,值得每一個華人感戴和銘記
楊振寧先生在回顧他一生的成就時說:“我最足以自豪的貢獻是改變了中國人以為自己不如人的想法。”楊先生為了激勵自己,曾經專門調閱了美國國會19世紀末的卷宗,里面正式記錄著當年限制華工入籍的理由:中國人的腦容量比較小,他們在進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試問,現在有哪個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還會有這種自卑感?
至于如何評價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的貢獻,在為中國人整體重新正名的努力中居功最偉的則非李約瑟莫屬。他的仗義和豐功,值得每一個華人感戴和銘記。李約瑟是個英國人,他懷著一顆中國心和對中華的摯愛,傾注五十余年的卓拔努力,成就了巨著《中國的科學和文明》,在塵封的浩瀚史料里探微鉤沉,使古代中國人(16世紀前)的技術發明和科學發現等許多創造性活動重見天日。這個石破天驚的貢獻,迫使西方世界對中國人的成見逐漸消隱。
在學界李約瑟的名聲已是如雷貫耳,在民間他卻鮮有所聞。這也許是《一個熱愛中國的人》5月份問世后立馬登上美國暢銷書榜的原因所在。作者西蒙·溫切斯特(Simon Winchester)是美國著名的傳記作家,他在談到寫書的動機時說,有一次他在逛哈佛大學附近的書店時偶然看到《中國科學技術史》,就問起誰是李約瑟。書店的職員大為驚訝,脫口說先生您連李約瑟都不知道,還能算是文明社會有教養的人嗎?溫切斯特頗受震動,悉心研究李約瑟之后,有了這本面向大眾的通俗傳記。"
一、“鐵三角”
1995年3月24日是個星期五,95歲的李約瑟多年來第一次向辦公室請假。近三年來,他已減少了工作量,每天只工作5小時。星期四,同事發覺他顯得很疲憊,建議他休息一天。周五,他臥床休息。晚上有鄰居過來看他,聊了一會,只見李公“輕輕地嘆了一口氣,沒有痛苦,沒有掙扎,略無遲疑地——逝去了”。溫切斯特的描述沉穩而誠摯,結束了這本精彩的傳奇。
李約瑟的妻子、87歲的魯桂珍在1991年11月28日先他而去。之后他倍感孤寂,帕金森氏癥日趨嚴重。然而他仍堅持工作。這時《中國科學技術史》已出版了7卷16分冊。書的結構框架早由李約瑟定下,不少分冊還在齊頭并進地撰寫著。(到2008年一共出版了24個分冊,一萬五千多頁。全書出齊共有7卷34冊。)
李公沒有子嗣,他與魯桂珍常說,這些書就是他們的孩子。兩人于1989年結為伉儷,雖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