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委任為“國務院領導秘書”后,她忽悠18萬人眾籌進京開會
1月15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期偵破的“精準扶貧”、“北斗共享聯盟”、“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三起詐騙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36人,凍結涉案贓款273萬元。
責任編輯:李湘瑩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要認真甄別網絡上和微信群里的各類所謂基金會、項目、APP等,切實提高警惕,增強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和被犯罪分子利用成為詐騙工具。
1月15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近期偵破的“精準扶貧”、“北斗共享聯盟”、“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三起詐騙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36人,凍結涉案贓款273萬元。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陳士渠介紹說,近年來,一些詐騙犯罪團伙打著黨中央、國務院旗號,偽造公文、證件、印章,以民族資產解凍、政府扶貧、慈善活動等名義,以高額返利為誘餌,引誘大量不明真相的群眾加入所謂的各類“基金會”、“項目”或APP,巧立名目騙取錢財,嚴重侵害群眾財產權益,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穩定。
在 “精準扶貧”詐騙案中,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甚至冒充起了“國務院領導秘書”,捏造扶貧項目,組建大量微信群,對不明真相的網友實施詐騙。
據介紹,2018年8月,4個遠在廣西的犯罪團伙,先后找到了家住北京朝陽的范基陽。
其中,犯罪嫌疑人杜國雨(男,41歲,廣西凌云縣人)化名“羅益文”,犯罪嫌疑人滕德夫(男,34歲,廣西凌云縣人)化名“陳立軍”,分別自稱國務院領導秘書;犯罪嫌疑人甘紀林(男,31歲,廣西凌云縣人)化名“陳健文”,自稱財政部項目審核辦公室主任,犯罪嫌疑人李朝交(男,27歲,廣西凌云縣人)化名“李宗銘”,自稱財政部扶貧小組副組長,聲稱中央決定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展一對一的精準扶貧,向范基陽發放所謂的“委任狀”,任命她為國務院領導秘書,分別指令其具體負責實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項扶貧民生福利基金”的精準扶貧項目,并收取會員費等各種費用,借此實施詐騙。
隨后,范基陽很快建立了大量的“精準扶貧”微信群。她自稱是“受國務院、財政部扶貧辦委托”,在微信群里講授“扶貧課程”,散布所謂“國務院”下發的精準扶貧文件,聲稱“國家有很多扶貧項目,中央決定不采取傳統做法發放扶貧款,擬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發展一對一的精準扶貧”,參與人員需繳納報名費、保險費、資金使用費、服裝費、材料費、交通費等費用,承諾繳費后可以領取“國家扶貧款”,吸引了大量不明真相的群眾。
隨著被騙的參與者層層發展下線,短短4個月左右的時間,被騙群眾高達18萬人。
到2018年12月初,范基陽又在微信群發布消息稱:有“國家扶貧項目”需要籌款,此項目正式對接國家平臺,還發布所謂的“任命書”,稱主要組織者為國家領導人秘書,專門負責扶貧款發放,要求群內成員需每人繳納1000余元眾籌費,最多的有交2000多元的,到北京開完會后,每人費用10倍返還。
陳士渠介紹說,經公安機關查明,此案系一起打著精準扶貧旗號實施的詐騙案件。近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北京、廣西等地公安機關抓獲杜國雨、滕德夫、甘紀林、李朝交、范基陽等17名犯罪嫌疑人,扣押寶馬、捷豹等涉案車輛8輛和一批涉案手機、銀行卡,扣押、凍結贓款230萬元。
目前,對此案犯罪嫌疑人的審訊查證、深挖擴線、贓款追繳等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中。公安部對這起案件高度重視,公安部直接派出了工作組,組織了對杜國雨、滕德夫、甘紀林、李朝交的抓捕,這四個主要犯罪嫌疑人在三天之內落網。
據介紹,類似的詐騙案件以前也有,多數是通過見面來發展下線,參與的人不太多。但最近這幾年,犯罪分子開始利用新媒體手段,如使用微信來發展下線,建群后,群里的人被騙之后又建別的群,呈現裂變式的發展。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要認真甄別網絡上和微信群里的各類所謂基金會、項目、APP等,切實提高警惕,增強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和被犯罪分子利用成為詐騙工具。
網絡編輯: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