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貪機構轉隸意味著轉機”——重塑最高檢
“過去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誰有本事爭取設個機構就設個機構,搞得‘五花八門’,機構的名稱、履行的職責都不一致?!弊罡邫z副檢察長童建明在發布會上說,這次機構改革特別強調要統一和規范。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3月,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走進街道社區向市民宣傳公益訴訟法律知識。2019年1月,最高檢成立了專門辦理公益訴訟業務的檢察廳。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17日《南方周末》)
“在檢察機關內部,業務強手集中于公訴部門。有一句話叫‘誰要當上公訴廳的廳長,誰就是未來的副檢察長’。”最高檢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實行捕訴合一是要解決內設機構發展的不平衡。
以前,最高檢內設機構叫“廳”,地方檢察院叫“部”“局”“處”“科”的都有,今后地方統一叫“部”。
“過去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誰有本事爭取設個機構就設個機構,搞得‘五花八門’,機構的名稱、履行的職責都不一致。”最高檢副檢察長童建明在發布會上說,這次機構改革特別強調要統一和規范。
打一條紅底暗紫斜紋領帶,西裝左領別一枚檢察官徽章,62歲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出現在中外記者面前,允諾將“知無不言”。2019年1月3日,國新辦新年第一場發布會上,剛完成內設機構改革的最高檢首次公開亮相。
新一輪改革主要集中在業務部門,原有部門被打散后,按照案件類型被重組為第一至第十檢察廳,比改革之前多出一個。
根據方案,最高檢單獨設立了負責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第九檢察廳,撤銷了原鐵路運輸檢察廳,原來的民事行政廳被一拆為三,分別成為辦理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的檢察廳。
在一位司法改革研究者的印象中,最高檢自1978年恢復重建以來,內設機構一直相對穩定,這次機構調整是“動作比較大的”。張軍本人,將其稱為一場“重塑性變革”。
法官出身的張軍曾任最高法副院長、中紀委副書記、司法部部長,2018年3月當選最高檢檢察長。
彼時,中央已提出要深化司法機構改革,推進法院、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司法機構中,由于監察體制改革,檢察院受到的影響最大。
隨著各級監委成立,全國四級檢察院的反貪、反瀆和預防職務犯罪部門職能、機構及44151名檢察人員全部轉隸。
“檢察機關的一塊重要職能歸了監察機關,大家覺得失去一個抓手,舍不得,情感上過不去。”最高檢一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張軍到任時面臨的境況,“轉隸以后,怎樣更好地履行憲法賦予的法律監督職能,是提給新一屆檢察機關的一個最緊迫的任務。”
內部在迷茫,外界在觀望,人們都想知道:檢察機關將向何處去?
有望為學術爭議畫上一個句號
最高檢此次改革較為徹底的做法是業務部門實行“捕訴一體”。
此前實行的“捕訴分離”是最高檢在1996年確立的,被大多數地方檢察院效仿。
運行20多年后,“捕訴分離”被終結。2018年7月,張軍表示,下半年各級檢察機關要實行捕訴合一(當時的提法是“捕訴合一”)。法律界一時爭議四起,支持者認為有利于提高辦案效率,反對者擔心會造成逮捕率反彈、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