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危機系列報道三】油途坎坷 計從何出
如果你想知道中國的胃口有多大,就去看看每年的進口石油吧。過去幾年,全球新增石油需求量中30%-40%來自中國。在高油價面前,中國將何去何從?
責任編輯:吳傳震
“走出去”——在國外獲取上游油氣資源,“引進來”——在國內大規模興建合資煉油廠,是中國應對國際油價暴漲,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主要戰略。此外,中國政府還要求三大石油公司參與國際期貨市場掌握石油定價權。長遠來看,中國必須找到一種制度性的解決之道,用最少的能源創造最多的財富
過去幾年內,中國的石油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四處出擊,為中國尋找穩定的油源供應
“非洲凡是有礦的地方你都能發現中國的影子。”2008年7月5日,一位曾駐非洲多年的外交官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在所有礦藏中,油田是中國在非洲最主要的投資項目。在國際油價暴漲的年代,非洲已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今年6月,中石油剛剛與尼日爾政府簽訂了開發“阿加德姆石油勘探區塊”的合作協議,中石油將在3年內投資50億美元開發該區塊。
如今,中國工人們已深入非洲腹地,開發出一塊又一塊油田。滿載石油的輪船也源源不斷從北非、西非起錨,長途跋涉經過一個個“石油海峽”駛往中國。
非洲只是一個縮影。過去幾年內,中國的石油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四處出動,為中國尋找穩定的油源供應。
如果你想知道中國的胃口有多大,就去看看每年的進口石油吧。過去幾年,全球新增石油需求量中30%-40%來自中國。隨著國際油價的飆升,中國受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企業尋油的步伐也越來越加快。
據有關研究,發達經濟體,油價每桶上升10美元將會使GDP下降0.2%,但是對發展中國家卻會導致0.4%甚至更多的損失。7月3日,國際油價甚至沖頂至145美元每桶。
5月底以來,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相繼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應對油價走高。中國政府也調整了汽油、柴油價格。專家呼吁,應該盡快讓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接軌。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去年一半的石油依賴進口。如果國際油價居高不下,將對中國經濟產生長期影響。在高油價面前,中國將何去何從?
在全球爭奪油氣資源
“走出去”戰略是中國政府應對國際油價暴漲的對策之一
其實,局面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中央政府已經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國際石油市場暴漲,其中走出去并購、參股上游油氣資源是主要形式。
目前,中國已經制定了石油進口多元化的政策,將進口地區分散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中國國有石油公司也在這些區域加快了并購的步伐;除此之外,中國還分別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簽署石油天然氣合作開采協議。“這種政策非常明智。”普氏能源市場資訊中國高級總監DavidHanna評價道。
作為互惠互利的條件,中國頻頻向產油國伸出橄欖枝。2004年安哥拉從中國國家進出口銀行獲得20億美元的支持貸款,以重建鐵路、政府大樓、學校、醫院和道路。在非洲一些國家,中國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布施者”,成為這些國家的最大借款國。
“回報就是石油。”石油問題專家WilliamEn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