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思維、新體系、新榜單——2018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2018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2018年中國的GDP總量有望突破9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過去40年的中國企業經歷了飛速發展的階段。1978年,中國沒有一家私營企業,也沒有世界500強。而在2018年7月份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的數量達到了120家,僅次于第一名美國的126家,遠高于第三名日本的52家。民營企業不僅從無到有,而且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目前民營企業對我國GDP貢獻率高達60%以上,并且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

改革開放讓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當前的中國仍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在國內面臨削減債務、脫貧攻堅、污染治理的挑戰,國外則要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聯儲加息和中美貿易摩擦等問題,而中國企業也面臨更加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并在更加嚴格的國內外企業監管規則下進行經營和競爭,中國和中國企業都將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歷史時期。

新時代需要有新思維,中國企業需要以更加強大的內部治理機制來應對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戰。過去大部分的中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主要關注采購、生產、銷售等經營環節,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公眾、政府乃至國內外的供應商和客戶對企業的關注已經超出了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本身,企業要想持續發展下去僅靠關注生產、銷售等經營環節是遠遠不夠的。企業必須形成全方位的社會責任治理機制,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才有可能持續地發展經營下去。

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反映新時代下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南方周末于2018年8月份專門召開專家研討會,邀請了來自企業界、學術界和媒體的專家對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討論修訂,后經多次反復論證修改形成了新的評價指標體系。新的指標體系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

在新的指標體系下,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的排名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2018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首次將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合并到同一榜單中。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今天,不同所有制的企業組織已經不再是相互割裂的主體,因此沒有必要將不同所有制背景的企業分為不同的榜單進行比較。將各類所有制企業放入同一榜單,按照同一標準進行分析比較,才能促使各類企業不斷地完善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下面讓我們通過分析指標體系變化共同解讀2018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的變化

2018年的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將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分為治理指標、公平運營指標、產品指標、環境指標、員工指標、經濟指標和社區指標七大模塊。同時新體系根據企業所處行業在具體指標的選擇上做了一定的差異性調整,以避免部分指標的行業適用性問題。主要的指標體系變化包括以下幾點:

1.經濟指標所占權重大幅減少。在新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下經濟責任的權重從原來的30%降為10%,并且對企業經濟責任的評價主要以增長率這類相對性指標為主,更注重企業的成長性而不是規模。在過去的榜單中排名靠前的往往是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具有明顯的經濟規模優勢,在社會責任的履行上也比一般企業更有優勢。但從相對指標來說,部分規模較大的企業成長率較低,單位貢獻率較低,因此今年經濟責任主要考察企業的凈利潤增速、凈資產增速、納稅額及納稅增速四項指標。

2.用治理指標替代管理指標。在前幾年的榜單中我們多次提到企業要做好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需要形成體系化、規范化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因此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應該上升至公司治理層面,而非簡單的內部管理問題。在2018年的評價體系中南方周末通過五個指標來衡量企業社會責任治理體系的建設情況,這五個指標包括(1)企業核心價值理念是否體現企業社會責任。(2)是否有企業社會責任專職人員。(3)是否有完整的責任制度及管理流程。(4)是否有企業最高管理層的參與。(5)是否有利益相關方參與溝通機制。并且權重從之前的10%增加到18%。新的評價指標更加注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在公司治理中所處的層次以及其治理機制設計是否完善。

3.增加了公平運營指標。在2017年的指標體系中,并沒有單獨對企業公平運營情況進行評價,例如企業是否存在貪腐行為或者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進行市場競爭等都沒有納入到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中。隨著政府反貪腐行動的擴大以及各類國際貿易爭端的日趨激化,企業是否能在公平合法的前提下進行市場競爭成為了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之一。一個企業如果缺乏公平運營的機制,即使其能獲得好的經濟績效也是難以持續的,因此在2018年的指標體系中專門增加了公平運營類指標,考核企業經營中是否存在貪腐、侵犯知識產權和不正當競爭(如壟斷、非法傾銷)等行為,同時考核企業是否建立反貪腐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反不正當競爭機制等內部合規體系的建設機制,共設有8項指標,權重為18%。

4.產品指標與員工指標進一步細化,并由事后考核轉為對事前控制機制的評價。2018年的指標體系在產品與員工方面的評價指標權重與2017年差異不大,其中產品指標占18%,員工指標占12%,總體權重為30%,而2017年兩類指標的權重為28%。但2018年的指標體系對產品和員工指標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將指標分為合規與績效指標、制度/機制指標和體系指標。產品指標從原來5個增加到11個,其中最為重視的就是對產品和服務安全機制的建設指標,具體包括評價企業是否有產品安全與客戶安全規定、是否有消費者隱私保護機制、是否有消費者投訴反饋機制、是否有引領消費者可持續消費的機制、是否有完整的產品信息披露機制等,體現出現有指標體系對企業產品安全的評價從事后考核轉為對事前控制機制的評價。員工指標同樣是增加了對企業處理員工權益問題的事前及事中機制的評價。新設立的指標包括考核企業是否建立員工與企業的溝通機制、是否建立供應鏈的用工勞動審核機制、是否有建立鼓勵員工參與企業治理的機制、是否有員工利益分享機制等。指標從原來的6項增加到了10項。

在2018年的評價指標體系中環境指標總體變化不大,而社區指標的整體權重有所下降,從2017年的17%,下降到了9%,主要是減少了公益捐贈等指標的權重,同時評價指標增加到了6個,新增加了企業是否有社區參與及溝通機制、是否建立社區投入機制、是否有公益實踐并有相應管理、考核、評估機制等評價指標??傮w來說,2018年的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較之以往發生了全新的變化,榜單將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更加全面地評價當前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

2018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解讀

在新時代、新思維、新體系下,2018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企業的排名情況發生了全新的變化,一些大型企業的排名有所下降,而一些成長性較高的企業在榜單中的表現亮眼,其中騰訊在服務業榜單及總榜中排名第一,超過了國內各類國有和外資的大型金融機構。而大疆創新成為了經濟責任榜第一名,主要得益于其高速的成長能力和較強的獲利能力。下面讓我們通過榜單來共同分析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趨勢。

1.中國各行業的龍頭企業依然保持較好的發展動力。

2017年是中國經濟錯綜復雜的一年,但通過本榜單可以發現,中國各行業的龍頭企業發展動力仍在,無論是服務業還是制造業的上榜企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均接近20%,但上榜服務業企業的平均凈利潤額要遠高于制造業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也比制造業高出約3%。從規模擴張速度來說,上榜企業的凈資產規模保持著15%左右的增長速度,顯示中國企業仍處于擴張發展期。從上榜企業支付的稅費情況來看,稅費改革對服務業企業的正面影響要高于制造業企業,上榜服務業企業在利潤增加的情況下所繳納的稅費比上一年度有所減少,而上榜制造業企業平均所繳納的稅費卻有約10%的增長。中國目前正處于產業轉型的歷史時期,雖然制造業企業仍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其獲利能力已經落后于服務業企業,因此政府應適當加大對制造業企業的稅收優惠力度,以推動中國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

2.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治理機制和公平運營機制仍有待完善。

在本次榜單所調查的中國企業有90%的企業核心價值理念中體現了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并且有75%的企業有最高管理層參與了社會責任的相關工作,說明企業已經從戰略層面關注到社會責任履行問題。但只有約50%左右的被調查企業建立了利益相關方參與溝通機制,不到30%的企業設有專職人員負責企業社會責任的事務,35%的企業有完整的社會責任制度及管理流程。這說明雖然中國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已經開始參與企業社會責任治理,但大部分中國企業仍然缺乏完善的社會責任履行機制。

在公平運營指標方面,在被調查的企業約有8%存在內部貪腐的行為,4%的企業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5%左右的企業有不正當競爭的行為,雖然總體比例并不算高,但這只是一年的調查數據,同時被調查企業也主要來自中國各行業中領先的大型企業,這些大型企業存在違反公平運營的行為對其他中小企業會起到較大的負面影響。通過榜單中公平運營機制建設的評價指標數據分析可以發現中國企業在公平運營的機制建設上仍有所欠缺,在被調查企業中僅有40%有反貪腐機制,30%設有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不到20%的企業有反不正當競爭機制??梢娭袊髽I在缺乏事前糾錯機制的基礎上進行運營,很容易出現違反公平運營的情況,當中國企業進行跨國經營時的這種風險尤為突出。

3.中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控制體系日趨完善,但對消費者的隱私保護不足。

在上榜企業中大部分企業都建立了產品質量控制機制,因此出現重大消費者投訴的事件較少。只有不到5%的企業存在重大消費者投訴事件。制造業企業中超過90%通過產品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并且制定了產品安全與客戶安全規定。這些產品質量的控制機制大大提升了中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降低了企業因為產品或服務質量問題所可能產生的投訴與法律風險。雖然我們看到近年來中國企業的產品與服務質量有所提高,但中國企業對消費者隱私的保護仍存在較大的缺陷,只有45%的企業設有消費者隱私保護機制,這也是為何近年來中國頻頻出現消費者信息被盜的事件,未來中國企業需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消費者的信息處理和隱私保護機制。

4.中國企業缺乏對供應鏈端的員工權益和環境保護的關注。

本榜單調查及上榜的企業均是在中國各行業中的領先企業,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其社會責任的履行不應只局限于企業自身,實際上這些企業在經營中的影響力可以向外延伸至其供應商、員工、顧客甚至一般社會公眾。因此作為行業領先企業不能僅僅做一個社會責任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引領者。各行業龍頭企業可以通過對供應商開展環境、勞工方面的評估,提升整個產業鏈的員工權益和環境保護績效。我們發現上榜企業中雖然自身環境保護績效和機制較好,但僅有30%的企業對供應商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的機制。在員工權益保護方面,在榜單所調查的企業中只有約8%的企業存在勞資糾紛的情況,因用工問題被行政部門進行過行政處罰的企業不到2%,但與環境保護一樣,70%以上的企業沒有建立供應鏈的用工勞動審核機制,可見中國的行業領先企業大部分并沒有對其產業鏈上其他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起到一個主動的引領作用。

5.中國企業開展社區公益活動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2017年中國企業的慈善捐贈數額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企業參與社區建設和公益活動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80%的企業建立了社區投入機制并進行了相關的資源投入,60%的企業設有固定機制支撐公益實踐,企業為社區提供了包括免費社區服務(如組織社區活動、社區美化、綠化等)、主題宣傳(安全用電、消防知識普及)、愛心探訪(關愛兒童、探望老人)、主題公益徒步、知識傳播等,其中有40%的企業對社區實踐工作設有相應管理、考核、評估機制。這些活動使企業與社區公眾之間關系更加緊密,無論對企業還是社區來說,效果都優于單純的財物捐贈。

結語

2018年是南方周末創立和發布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的第16年,隨著時代的改變和大眾對企業社會責任認識的深化,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也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前人們普遍認為企業能依法經營,納稅多、捐錢多就是社會責任履行好的企業。但在新時代下,一個好的企業公民需要從治理體系、公平運營機制、消費者和員工權益保護、社區公益、供應鏈伙伴關系和環境保護等多方位進行評價,特別是行業的龍頭企業不僅僅需要關注企業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還應加強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關注和引領,以帶動整個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進步。因此2018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在一個全新的體系下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見證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變化。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