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2018年出生人口較上年減少200萬?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18年中國全年出生人口1523萬人。相比于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減少了200萬。人口出生率是近幾十年來最低。
怎么看待2018年以及未來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出生人口形勢?南都記者采訪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
① 預計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在1500和1600萬之間
南都:你如何評估2018年出生人口的數字?
黃匡時:回顧歷史,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并不稀奇。2000年以來,我國曾有六次出生人口低于1600萬,介于1500萬-1600萬之間。這些年份分別是2003年的1599萬、2004年的1593萬、2006年的1585萬、2007年的1595萬、2009年的1591萬和2010年的1592萬。預計2018年出生人口預計在1500-1600萬之間。也就是說,2018年將成為2000年以來第七個出生人口規模介于1500萬和1600萬之間的年份。
1950年到2018年出生人口演變。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17年統計年鑒。2018年為估計數。
② 2018年二孩出生占比依然最多
南都:去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公布的2017年全年住院分娩數為1758萬。相比之下,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了200萬,這是因為全面兩孩政策失效了嗎?
黃匡時:根據人口監測數據來看,2018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依然是最多的,大約在50%左右,依然比一孩出生占比高,也就是說2018年出生人口主體依然是二孩出生,而不是一孩出生。
此外,從分孩次的總和生育率來看,預計2018年二孩總和生育率依然不低??梢哉f,2018年依然是全面兩孩政策效果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年。
③ 育齡婦女下降和婚育推遲是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的主因
南都:一孩出生人口下降是出生人口規??傮w下降的主要因素,為什么一孩出生數量下降這么多?
黃匡時: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過主要原因是育齡婦女規模下降以及“90后”女性婚育推遲。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的估計,2018年中國育齡婦女比2017年下降了552萬,是最近幾年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從25歲到35歲的育齡婦女來看,2016年比2015年增加了177萬,2017年比2016年增加77萬,而2018年卻比2017年下降了6萬。也就是說,從2018年開始,25-35歲的育齡婦女的生育主力人口開始下降。這是2018年出生人口下降較多的主要原因。
導致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下降的另一方重要原因是,年輕育齡婦女婚育推遲。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結婚人數持續下降,為764.9萬對,下降了3.1%。而且女性的初育平均年齡由2015年的25.8歲推遲到2018年的26.84歲,生育二孩的平均年齡由29.24歲推遲到30.44歲。
此外,2018年出生人口規模下降也客觀上受到經濟社會政策的影響。許多人在決定生育時更加謹慎和理性。
④ 出生人口下降將是長期趨勢
南都:未來年度出生人口會下降到1500萬以下嗎?
黃匡時:無論是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的預測,還是聯合國人口司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以及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中國人口展望等,都預計未來我國出生人口的長期趨勢是呈現下降趨勢。所以,未來我國出生人口下降不足為奇,已在預料之中。
我國出生人口下降趨勢總體是平穩的。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出生人口平均為1644萬。“十三五”前期出生人口顯著增加。2016年出生人口1786萬,2017年為1723萬。根據聯合國2017年世界人口展望,“十三五”時期平均出生人口預計在1600萬以上。2018年預計在1500萬到1600之間。據此來看,2016年到2018年平均出生人口應為1600萬以上。預計2019年和2020年出生人口比2018年略多,預計出生人口在1500萬到1700萬之間。這也意味著“十三五”時期平均出生人口預計在1600萬之上。也就是說,整個“十三五”時期的出生人口呈現“前兩年高,后三年平穩”的格局。
從未來趨勢來看,“十四五”時期的平均出生人口預計1400萬左右,“十五五”時期預計在1300萬左右。從2026年到2050年平均出生人口預計在1300萬。也就是說,“十三五”到“十四五”之間出生人口下降略快。而2025年到2050年間我國出生人口下降相對平緩。
⑤ 出生人口下降應綜合施策,重在減輕群眾生育養育的后顧之憂
南都:面對出生人口下降的趨勢,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黃匡時:我認為,出生人口下降是可以應對的。目前,我國正處于邁向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來看,一個國家現代化和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生育文化和生育意愿發生改變,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下降,乃至人口出現負增長并不奇怪。2030年前后我國人口開始負增長是人口發展規律使然,也是社會進步的客觀規律。
我國即將進入14億人口的新時代,人口多的基本國情將伴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過程。隨著人口素質提升,科技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人口承載力和撫養能力會不斷提升,相對于“十三五”時期平均出生1600多萬的出生人口規模,年度出生人口波動或減少50萬、100萬乃至200萬,都是正常的波動,都不會影響我國的人口總體安全。
從全球來看,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都面臨出生人口下降的煩惱,但是這些國家幾乎都采取了積極的政策來應對。提升出生人口規模需要綜合施策。最關鍵的是需要提升一孩和二孩生育出生,也就是說,把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好,讓群眾愿意生育一孩或者二孩。“十三五”和“十四五”時期是人口轉變的重要時期,應及時完善與生育政策相關的配套政策,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讓更多家庭“敢生”和“不愁養”。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