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丨誰在大力發展健康社區服務
近日,據動脈網統計的地產行業發展趨勢,目前已有30余家房企如恒大、碧桂園、萬科、保利、綠城等布局發力醫療健康領域,或做養老地產或建醫院或建健康小鎮。
在新的人口結構和醫療消費觀念下,地產行業跨界醫療實屬必然,甚至可以說未來沒有醫療不成地產。不久前任澤平團隊的一份生育報告以“2018中國人口負增長”為關鍵字登上了微博熱搜。報告顯示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1500萬以下,預計2030年將降至1100多萬,從長期來看,地產行業的人口紅利期漸行漸遠。
雖然如此,但是地產發展遠遠沒有結束,畢竟開發商建的房子里面住了人,這些人起碼住30年、50年不等。用互聯網的說法,這些人就是“流量”,若把握了這些“流量”,仍有發展紅利。對于地產商而言,賣完房子,可關注住戶的衍生需求,提供相應服務。
住戶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在這其中,不免有生、老、病各類醫療需求。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居民健康意識,醫療觀念的改觀,大健康行業大有可為。
醫療是個硬需求。希望先苦后甜更長久的享受現有美好時光也好,或者希望自己能夠活到見證晚婚晚育兒女的結婚生子的那一刻也好,綜合很多原因,老年一代不再諱疾忌醫,他們有病治病,沒病防范,從“被動醫療”轉為“主動健康”。
醫院床位“一位難求”,跟不上的醫療需求的增速。具體從數據來看,2015年-2017年,中國診療人次和入院人數年均增長11.69%和17.58%,衛生總費用和人均衛生費用年均增長27.13%和25.75%,與之相比,醫院數和床位數年均則增長12.57%和14.80%。從數據來看,床位數增速慢于入院人數增速,反映了床位的緊張。
▲數據來源: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
因此,國家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從供給層滿足醫療服務需求,一直是醫改政策支持的方向。地產行業進入醫療大健康領域有著非常好的進入時間窗口。但由于醫療行業存在“三高”門檻——高技術、高投入、高壁壘,地產在實際發展中,卻遇到一些問題,如找不到合適的醫院合作,找不到合適的人管理運營等。
隨著地產跨界醫療的案例不斷增多,其中一些成功范本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北京時間2018年6月1日晚間,CNN在黃金時段以“中國泰禾集團助力提升中國醫療行業”為題,頭條報道了泰禾集團社會辦醫促進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資訊。
這既與國際媒體關注健康理念與中國醫療行業發展有關,也與泰禾轉型多元化發展,尤其是另辟蹊徑切入醫療領域、形成高端醫院與社區醫療同步發展的獨特思路。
在大型綜合醫院方面,泰禾攜手康奈爾合作共建上海泰禾國際醫院,攜手美國醫療聯盟國際部共同建設北京泰禾國際醫院,還將在漳州落地泰禾國際醫院。在??漆t院方面,泰禾于2016年11月完成對北京裕和醫院的收購,并已落地成都泰禾婦產醫院。
2017年8月,泰禾醫療完成對全美第二的高端腫瘤放療中心——愛萊恩斯100%的股權收購,將其設備、技術、臨床經驗引入國內,建立了獨有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基于社區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保健服務。
泰禾的健康管理事業部(以下簡稱:泰禾健管)也正在快速發展。在整體上融入美式體檢流程動線,提供無微不至的綠色通道服務。同時,泰禾也注意到,目前中國居家和社區養老占據主要部分,跟美國、日本的養老模式很類似,這種模式會催生家庭醫生的需求。
因此,2018年的11月份,泰禾健管在北京、上海、福州3個城市的泰禾社區內設立了首批5個家庭醫生健康服務站,受到業主的歡迎后,旋即于同年12月,在7個城市的15個社區陸續進駐了健康服務站,目前20個健康服務站均運營良好,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歡迎。
健康站雖小,功能卻很有特色。如今,在泰禾社區的健康服務站里實時就能聯系到各大三甲醫院的專家,完成遠程會診,改變了大部分人的觀念里認為的,大醫院的遠程會診是給那些病得很重的人提供的。
泰禾健康管理事業部總經理楊軍介紹,在傳統診療模式下,患者很可能要多次往返于多家醫院、多個科室,付出的時間、精力與經濟成本可想而知。在泰禾家庭醫生健康服務站,通過讓“健康數據多跑路,讓社區居民少跑腿”的良好的團隊配合平臺,讓病患不出社區大門就能獲得到安心、放心、靠譜的診療方案,這也是泰禾家庭醫生健康服務站設立的重要意義。
沒有永遠黃金的行業,但有基業長青的企業,戰略和眼光決定未來。未來,泰禾將在更多城市及社區開拓健康社區服務,以腳踏實地的姿態,為三級醫聯體中的國際醫院綜合醫院、腫瘤及婦兒??漆t院注入“流量”,為后期全面進入大健康行業做好充足準備,奠定泰禾醫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