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網絡黑灰產:拼多多為何被“薅羊毛”?你的數據被賣多少遍?
2018年,公安機關破獲了全國最大的一起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一共繳獲了50億條公民的個人信息,這相當于每個人的數據被賣了3遍。這些數據從哪里來?
責任編輯:顧策
2018年,公安機關破獲了全國最大的一起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案件,一共繳獲了50億條公民的個人信息,這相當于每個人的數據被賣了3遍。這些數據從哪里來?
2019年1月20日凌晨,因為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中國電商平臺拼多多被“薅羊毛”,一個黑灰產團伙薅走了其價值數千萬元的平臺優惠券?;ヂ摼W公司平臺上聚集了海量用戶和海量數據,這既是它們財富的源頭,也是麻煩的源頭。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數據泄露的數量動輒以千萬、億為單位,互聯網公司們深感切膚之痛。谷歌決定在2019年關閉其社交平臺Google+,Facebook則至今未能完全走出因劍橋分析公司丑聞而爆出的用戶數據泄露漩渦。騷擾電話屢禁不止,網絡詐騙新手法層出不窮,網絡用戶們或多或少也都在遭遇數據泄露的困擾。
網絡黑灰產借助新的技術手段不斷升級進化,像是常年盤踞網絡社會上空的烏云。更讓人擔憂的是,那些被泄露出去的數據持續在暗網、黑市中不斷被交易、流通、整合,又成為飼養下一輪新型網絡犯罪的原料。
“互聯網犯罪,利益太大、成本太低,是全世界的治理難點。”騰訊守護者計劃法律專家張寶峰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破壞規則遠比設立規則容易得多。
黑產源頭的隱身人
2019年1月18日,騰訊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公布了一組打擊網絡犯罪的年度數據,2018年騰訊“守護者計劃”協助公安機關開展各類網絡黑灰產打擊行動,協助公安機關共計破獲案件145件,抓獲人員超過3200人,涉案金額超過110億元。平均一起案件涉案超過7500萬元,網絡黑灰產的暴利可見一斑。
以前面提到的拼多多為例,平臺漏洞不是普通用戶能夠輕易發現,普通用戶即使發現了,也不至于在短時間內套現千萬元,技術推手隱身其后。
在各類網絡黑灰產的背后隱藏著一群人,他們為各類網絡黑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