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ALK 林奕華:劇場給予我們在城市生存的勇氣
林奕華,戲劇導演、“非常林奕華”劇團創辦人/藝術總監
點擊上方視頻,觀看南方周末N-TALK林奕華演講:《為什么城市需要劇場》,以下為演講實錄。
戲劇是一種體會,如果用嘴巴來講其實有點困難,在今天的30分鐘里,我盡量讓大家不只是聽,而是能感受。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為什么城市需要劇場?”
認識一個城市的A to Z
我們要認識一個城市,很多時候都需要地圖。在谷歌、百度地圖發明之前,上世紀80年代到2000年左右,我們去任何一個城市都需要一本地圖。我去英國時手邊一定離不開一本名為London A to Z的地圖(將倫敦的地名按照名稱首字母分類,以字母作索引)。不只倫敦,紐約、柏林都有這種A to Z的地圖,我們就靠這個走路。很多不認識的地方都是這個地圖帶著我們一步步走去的。不要以為只有陌生人需要地圖,很多倫敦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用到地圖。因為住在城市里面,你是城市的家人,你也是城市的異鄉人。城市永遠在發展,永遠在變化,城市發展得快的時候,我們甚至有可能跟不上。
演講之前我收集了一下,問朋友對他們來講什么是認識一個城市的A to Z,接下來我想讓大家看看,一般人覺得A to Z這26個字母能夠告訴我們城市的什么。
現場播放視頻1:《城市的A to Z》
《城市的A to Z》視頻播放現場
大部分人看到這些詞的時候,都會說“對,我們知道城市大概就是包含有這樣一些東西。”成都對我來講是怎樣的城市呢?演講之前主辦方問我能不能分享一下對成都的印象。我每次來都行色匆匆,演出結束后就離開。有一年為了籌備《三國》這部戲,剛好也到成都演出,我就去拜訪了武侯祠。還有一次我在很晚的時間來到成都,經過一條大道,兩旁都是很漂亮的燈,感覺好像去到了柏林,或是倫敦,那是天府大道。但這都是非常片面和武斷的。昨天我到達之后,我拍攝了一條我心目中的成都A to Z。
現場播放視頻2:《成都的A to Z》
《城市的A to Z》視頻截圖
這是怎樣的A to Z?這是成都嗎?這不是成都吧,但這確實是成都。這是太古里,全部A to Z,在這里都有。大家可以試試拍一個自己的成都A to Z。昨天在太古里,我在想這里到底跟北京、上海的太古里有什么差別?其實這就是全球化影響下地球村里面的一條村。我走著走著,坦白說很難分辨到底哪些是游客,哪些是成都人,因為里面幾乎所有人都拿著手機拍照。一般來講,如果在家里,你不會看到沙發也拍一張,看到廁所也拍一張,因為太熟悉。但在太古里,我們在自認為很熟悉的東西面前,還是很想拍照,把自己當游客,證明自己曾經到此一游。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非常有趣的問題,所以我也禁不住拍了一張。我看見有一位女士拿著兩杯咖啡,以Dior和Nike的招牌為背景給咖啡拍照。她在拍照,我在拍她。她不拍自己,拍兩杯咖啡,我們看到的都是品牌,都是logo。在我看來,她拍這張照片是認為這個場景對她來講是有意義的??墒菑奈覀兊慕嵌葋砜?,或者以我來看,也許沒辦法馬上理解這個意義,但我還是產生了拍下這個場景的沖動。拍的時候我不知道原因,回家后我才隱約理解為什么她要拍,或者說為什么我要拍——原來我在這個畫面中看到一點有關城市人的寂寞。
為什么我們會在這樣一張照片中看到拍照的人好像有一種幸福感,但因為她拍的對象是物件,我們又覺得這給了我們一種孤單的感覺。因為孤單這兩個字,其實并不是字面所說的那么簡單。每個人都經歷過孤單,但是你要怎樣才能夠理解你為什么會孤單呢?舉個例子,一個人走在樹林里面,沒有其它人,只有樹??墒遣灰姷媚銜X得孤單,反而可能心里面很踏實??墒怯袝r候走在人群當中,你覺得自己特別孤單。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很特別嗎?其實并不。我們每天坐在地鐵上,擠在上班的電梯里,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有時候,反而一些物件能夠給人幸福感,可是當我們把這些物件當作幸福的對象來跟它們合照時,在別人眼中我們非常孤單。因為我們不是跟人在一起,我們選擇和物件在一起。
在人群當中,有時候反而是兩杯咖啡讓我們感受到,原來自己被珍惜、被疼愛、被理解。城市人有一個很特別的矛盾,一方面很想親近別人,另一方面卻很習慣于主動拒絕別人。
城市人的生活與生存
現場播放視頻3&4:
戲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片段&預告片
《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預告片截圖
我第一次來成都,是在這里演《生活與生存》,十年過去了。莎士比亞曾經講過一句話——To be or not to be.這句話基本上也是城市人的一句座右銘,就是你要生活,還是生存。換句話說,我覺得城市人很多時候都被一個問題所折磨,就是你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還是要戴上面具做人。做自己為什么是生活呢,就是你可以保持自我??墒侨绻阋娴脑?,你就常常要扮演別人眼中的自己,然后把別人眼中的自己做好。這個東西或許可以給你換來更好的生活條件,可是那個生活畢竟還只是生存而已。
在《生活與生存》中,城市人很多時候是因為身份跟地位的不同導致關系非常疏離。比如說,高高在上的老板非常孤單,他很想跟下屬做朋友,掏心掏肺地講話,但能讓下屬把感情交出來嗎?下屬擔心被老板利用和剝削,可能表面上跟老板維持友好的關系,但是仍然抱著提防,甚至是搶奪的心理。這樣的人際關系在城市里處處皆是。所以才會有戲中這種,工作以外,連愛情中也會出現的條件關系——“你怎么對我,我怎么對你,你怎么愛我,我怎么愛你”。如此的條件關系,尤其是物質條件,是城市人愛情里面的關鍵。
現場播放視頻5:
戲劇《命運建筑師之遠大前程》預告片
李心潔和王耀慶在《命運建筑師之遠大前程》中飾演寶貝和小鬼
很多朋友說林奕華的戲里有很多明星,媒體常常說我是明星導演,但是看完戲的觀眾朋友可能會有多一些體會。明星在我的戲里面,很多時候演的都是小人物,并不是演明星本身。這當中的一個關系是怎么建立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城市人需要欲望投射,就像我剛剛播放《成都A to Z》的視頻,成都當然不只有太古里,但是為什么有很多人就是要去太古里呢?因為在太古里不算小也不算大的空間里面,可以得到很多欲望投射的滿足。明星在演小人物的時候,不見得一定最有說服力,但是能夠讓觀眾愿意把自己投射上去,這是非常微妙的一種心理。做戲劇其實就是在照顧觀眾的心理,把觀眾心里面的那個自己掏出來,而不是只對他們說門面話。而明星演小人物到底有怎樣的效果?
現場播放視頻6:
戲劇《命運建筑師之遠大前程》片段
寶貝和小鬼拿著空酒杯干杯
在《遠大前程》這部戲里面,李心潔和王耀慶扮演一對幸福的假夫妻,分別名為寶貝和小鬼。他們在樓盤示范單位假裝要買房,刺激旁邊的買房人加快決心下單。在他們一起度過的最后一夜,寶貝終于要離開小鬼,跟比他生活條件好很多的人在一起,她把小鬼邀請到家里,跟他吃了一頓牛排,然后就分手了。這是非常蒼涼的一個故事。
戲中的酒杯里沒有酒,爐子也不存在,也根本沒有牛排,如此呈現的局面到底是真是假,是虛是實?戲劇有趣的地方,特別是現代戲劇,就是用了這樣一種方式,很具象、又很抽象地讓觀眾自己思考,自己提問,自己幫自己找一個答案。我們要的幸福是真的,還是假的?是由別人告訴我們,還是我們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沒有一個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都一樣的答案,但你可以抓到你自己的答案。
對很多人來說,城市就是做夢的地方。我們到了城市,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實現我們認為在這里可以實現的夢想。但這些夢想到底是否真實,在追夢的時候我們不見得一定會去問自己,當失敗的時候,也許我們才會開始發問。所以失敗不見得是一件壞事。但是有另一種失敗,有一些人對待失敗的態度并不是從夢里醒過來,反而是要往夢更深的地方走。比如說,對很多人來講,城市就不是一個應該找尋愛情的地方,因為愛在城市里面就好像樹一樣,是很難生長的。我們知道大樓是城市的命脈,大樹則是自然的命脈,有誰會在城市里面種很多的樹呢?大部分人都會把空間用來蓋大樓,大樓蓋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多,哪怕不見得里面一定有人住,哪怕是空的還是一樣要蓋。種樹需要很多時間,愛情其實也是一樣。對很多人來講,與其慢慢培養愛情,倒不如把時間放在更有建設性的事情上,要談戀愛的話,跟自己談就好了。
現場播放視頻7:
音樂劇《梁祝的繼承者們》片段
《梁祝的繼承者們》片段截圖
跟自己談戀愛,我想很多人都在做吧。什么叫跟自己談戀愛,就是跟你的手機談戀愛。你不相信人,相信機器。你認為機器才是最了解你的,因為人會讓你覺得被拒絕,人會讓你有挫敗感。
為什么城市需要劇場
回到今天的主題,為什么城市需要戲???需要劇場?因為城市是寂寞的,寂寞的我們需要朋友。但是誰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就是能夠幫助我們不用戴上面具,保持自我,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那個人。劇場對我來講就是這樣的一個朋友。
劇場對現代人有意義,甚至很重要,是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去成為或許重新變回一個有感情、懂得獨立思考的人,讓我們更有膽量,去探求去追求現實背后的真實。城市人一直通過追求成功以逃避孤獨,劇場卻希望用失敗的故事啟發大家。是劇場給予了我們在城市生存應有的勇氣。請大家不要害怕一個人走進劇場,如果到劇場來,請不要帶你的手機,不要一邊看戲一邊劃手機。因為如果你能夠有勇氣一個人來到劇場,即便劇場里的1400位觀眾都是一個人來,其實你都是在等待一個久違的自己跟你重逢,或者,他甚至可以陪著你從劇場走出來。
結束之前,跟大家分享我的一部戲《三國》的主題曲,講的就是一個人。希望大家不要害怕一個人走進劇場,謝謝。
現場播放視頻8:
《三國》主題曲《最后》MV
《三國》主題曲《最后》MV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