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卻塔炸出新一輪六方會談?
冷卻塔倒下了,六方會談就能活了嗎?新一輪六方會談的前景,并沒有藏在冷卻塔倒下的瓦礫堆里,而只藏在實現半島無核化的誠意中。
責任編輯:鄧科 郭力
朝鮮炸毀冷卻塔,不是一場“作秀”,而恰恰是美朝雙方精心設計的一場外交交易
新一輪六方會談的前景,并沒有藏在冷卻塔的瓦礫堆里,而只藏在實現半島無核化的誠意中
■2007年9月,美朝在日內瓦的對話一開始,希爾就直接向朝鮮代表金桂冠提出:平壤既然已經同意“去功能化”,為什么不把寧邊核設施中具有象征意義的冷 卻塔“扒掉”?
■美國的“紅線”是:如果朝鮮不對外進行核擴散,美國就不謀求軍事解決朝核問題。而今年2月,美國公布朝鮮和敘利亞核交易的情報,意味著有 可能與朝鮮“決裂”。
■5月10日,美國國務院韓國科長金成訪問朝鮮,帶回了7箱核申報資料。朝鮮對境內18個核設施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
■美國國會在 2008會計年度預算法案中,編列了5300萬美元的對朝鮮能源援助預算。
朝鮮炸毀寧邊核基地內的冷卻塔,炸開了新一輪六方會談的序幕。
冷卻塔轟然倒下11天后,7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宣布: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六方會談定于7月10日起在北京舉行團長會。
冷卻塔的垮塌對新一輪六方會談究竟意味著什么?為什么朝鮮要在炸毀冷卻塔時高調地宣傳?炸毀冷卻塔的背后,又經歷了什么樣的外交拉鋸或者外交交易?
了解了這些問題,才能知道,新一輪六方會談會取得重要進展,還是依舊原地踏步。
模糊的“去功能化”
6月27日,在六方會談其他各方記者的見證下,朝鮮炸毀了作為寧邊核設施關鍵部件之一的冷卻塔。這不是一場“作秀”,而恰恰是美朝雙方精心設計的一場外交交易。
而達成這項交易,幾乎耗費了一年的時間。
六方會談在2007年通過的“2·13”起始階段行動計劃、“10·3”第二階段去功能行動計劃,安排了朝鮮“棄核”的路線圖:
朝鮮關閉寧邊核設施并初步“去功能化”,換取美國解凍朝鮮在澳門BDA銀行的2500萬美元存款;朝鮮完成在寧邊的“去功能化”,并徹底申報核計劃,換取100萬噸重油的援助,進而美國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上“剔除”朝鮮。
從2003年1月朝鮮宣布退出國際核不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