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聘期制改革 轉編評審淘汰率超九成 ——打破高?!拌F飯碗”之后

2018年12月,一則關于“武漢大學首個聘期結束,淘汰率達97%”的消息傳出,武大人事部不得不公布具體數據作為回應。

責任編輯:吳筱羽 實習生 曾櫟螢

高校教師聘用制改革,是2000年以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24日《南方周末》)

高校教師聘用制,又稱聘期制、聘任制。2000年,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聯合發布《關于深化高等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將聘用制推向實踐,成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

2018年12月,一則關于“武漢大學首個聘期結束,淘汰率達97%”的消息傳出,武大人事部不得不公布具體數據作為回應。盡管與前述傳聞數字出入較大,但淘汰率仍超九成。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其中涉及的教師、評審、武大人事部和專家,試圖梳理其中的改革邏輯和爭議原因。

從高考考上武大至今,18個年頭過去了,本打算“一直在武大干下去”的何宏偉,最近一直自嘲為“臨時工”。

武大是何宏偉的母校,他在這里從本科念到博士,之后在美國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到母校任教。任教3年后,又不得不離開。

何宏偉是武大首批聘期制教師之一。2015年初,武漢大學啟動一系列人事改革,其中一項就是新進教師聘期制,對新招聘的教師采取合約聘用管理,要求在聘期內晉升為副教授才能轉入固定事業編制,否則終止合約,不再續聘。

這項改革被稱為“非升即走”,打破了高校教職的“鐵飯碗”。類似改革舉措自上世紀在清華大學發端,逐步被多家高校效仿。而這一制度也在實施過程中,經歷了不斷的爭議和自我修正。

2018年9月,武大有69位聘期制教師首個聘期結束,校方統一組織了轉編評審,42人僅有4人過關。

未能通過評審的教師面臨尷尬,他們指責校方未信守契約,“如果一開始就告知有這么高的淘汰率,也不敢來”。

高淘汰率背后,是校方希望短期內提高人才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訴求。

主導這項改革的武漢大學人事部則表示,此舉是為“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人事部副部長邊金鸞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現在國家對高校的要求和定位越來越高了,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我們的目標要和我們的定位相匹配”。

轉編評審淘汰率超九成

對彼時剛回國的何宏偉來說,“非升即走”并不陌生,美國高校早已普遍采用這一制度,當時的他認為自己“沒問題”。

武大此項制度設計起于2015年,當年3月,武大宣布實行聘期制教師制度,按照“3年+3年”兩個聘期的合約聘用新進教師。

文件規定,聘期制教師的首個聘期納入博士后管理,與學校簽訂聘用協議,薪酬待遇標準由學校制定,經費由學校承擔;首個聘期未能轉入事業編制的,可繼續做第二站博士后,也可以自聘教師方式,簽訂非事業編制聘用合同,合同期限為3年,薪酬待遇標準由學院制定,學校給予一定補貼。

在這份文件中,武大這樣表明改革初衷:“通過聘期制建設,擴大教師選聘范圍,吸引并培養優秀人才,優化學校師資結構;推動新選聘教師盡快脫穎而出,提高優秀成果產出率;建立一套‘能進能出’的教師聘用、晉升、流轉機制。”

武大并非聘期制的先行者。“改革往往是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