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昭關是潼關,人生就是一重又一重關 77歲中國農民楊太義的影帝之路

河南農民楊太義77歲了,即將第一次出門旅行。有人請他去600公里外的山西平遙看電影,電影是他主演的。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過昭關》是一部鄉村公路片。在電影中,小學生李翊寧到河南鄉下爺爺家過暑假,希望外出旅游。于是爺爺李福長駕著三輪摩托,帶他探訪幾百公里外的老友。沿途風景勾起了老人的回憶,爺孫倆也經歷了種種奇遇。(片方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24日《南方周末》)

河南農民楊太義77歲了,即將第一次出門旅行。有人請他去600公里外的山西平遙看電影,電影是他主演的。

村里正農忙,所謂“白露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楊太義一早就下了地。他沒有手機,電話打到村里,那會兒楊太義在村頭樹下曬辣椒。

沒多久,楊太義頭戴白草帽,腳蹬黑布鞋,換上干凈的老式中山裝,北上太行山,鄉里兩位后生開越野車護送。

在平遙電影宮,楊太義遇到平遙影展創始人賈樟柯和藝術總監馬可·穆勒。他主演的電影《過昭關》,就是意大利人馬可·穆勒從全世界1200多部影片里選出來的。

“俺木演過電影,你相中哪一點呢?”楊太義向馬可·穆勒發問,一嘴胡辣湯味兒的周口方言。馬可·穆勒中文流利,卻一臉茫然。要靠《過昭關》導演霍猛翻譯,他才能回答:“看中的就是你比較真實,比專業的演得都好。”

“噫。”楊太義樂了,“咱是農民,平時咋走路,(電影里)還是咋走呢。”

頒獎之夜,霍猛奪得“費穆榮譽”最佳導演獎,楊太義坐在臺下直拍巴掌。頒最佳男演員獎,評委文晏念出楊太義的名字,現場1500人掌聲雷動。叫了三遍,楊太義還沒回過神,霍猛拍拍他肩膀:“走吧,叫你去領獎呢。”

就在重陽節那天,楊太義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年紀最大的影帝。“俺是個農民,今年七十八了,俺木演過電影。”他的獲獎感言仍是一口河南話。

《過昭關》里基本是楊太義這樣的非職業演員,許多人和霍猛沾親帶故,劇組人員也紛紛上鏡,一同節約了片酬。但預算40萬出頭,劇組仍然拮據,還要想盡辦法省錢。

劇組買電腦,霍猛找中傳學弟借學生證,可以打折;某場外景戲原本是陰天,忽然出了太陽,霍猛立馬改劇本,按晴天拍;拍戲中途一位演員理了個發,戲接不上了,要么等他長頭發,要么重拍……

很多角色的名字也源自生活,片中爺孫倆的名字就來自霍猛的好友和外甥。某重要角色的名字最初取自父親的朋友,電影里這角色去世了,老人家聽聞勒令兒子把名字改成諧音。

男主角是位河南老農?;裘兔嬖囘^好幾位,有的活潑卻不識字,有的壓根就排斥演戲,這才找到鄰村的楊太義。楊太義樂意演電影,但初次見面未置可否。他私下給自己卜了一卦:“一算,說我中狀元。”

三天后,霍猛再找楊太義,敲定了男主角。第二天傍晚,他在村里繼續準備開拍,忽然發現腳邊趴著一條蛇。他找來拖把,想把蛇扒拉走,轉身去門口開燈?;剡^頭,蛇不見了。“再有三天電影就要開拍了。”他在日記里寫道,“遇到一條蛇,不知道是好兆頭還是壞兆頭。”

楊太義雖然只上過兩年半小學,但在戲曲和文字方面都頗有天賦。參加《過昭關》演出之后,他特意寫信給導演霍猛表達興奮,同時強調自己的認真和淡泊,把自己的做人標準歸結為“任叫名在人不在,不落罵名萬古傳”。(南方周末記者 劉悠翔/圖)

“咱也看過《春秋》嘛”

《過昭關》可以歸類為鄉村公路片。放暑假了,小學生李翊寧被父親送到河南鄉下爺爺家。班上同學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