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集1萬億噸二氧化碳

為了阻止全球升溫幅度超過1.5℃,世界各國需要在2100年之前從大氣中清除1500億~10000億噸二氧化碳,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責任編輯:朱力遠

位于冰島Hellisheidi地區的地熱發電廠內,注入井正在將從大氣中分離的二氧化碳與鹽水混合在一起,泵入地層深處的基巖中。(環球科學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24日《南方周末》)

為了阻止全球升溫幅度超過1.5℃,世界各國需要在2100年之前從大氣中清除1500億~10000億噸二氧化碳,這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不久前,人們認為只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能避免由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災難。如今看來,即使到2050年將全球年凈排放量削減為零也遠遠不夠。

德國墨卡托全球公共事務與氣候變化研究所的揚·C·明克斯(Jan C. Minx)在2018年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為了實現改善氣候的目標,實現大規模的二氧化碳負排放已經成為一項“生物物理”需求。早在2016年,為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幾乎每個國家在簽署的《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中都同意,將氣溫的升高幅度限制在1.5℃的范圍以內(比極限值升高2℃的要求更嚴格一些)。明克斯和合作者在《環境研究快報》(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警告說,找出如何實現上述目標的方法,已經成為了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只有將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內,才能維持我們熟悉的生活方式。如今全球平均氣溫已比工業化之前高出約1℃。而且,(最近數十年內)氣溫每十年會升高0.2℃。在2018年10月的一份特別報告中,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警告說,如果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只有12年的時間來采取行動。

要將氣溫的升幅保持在1.5℃以下,需要制定具體的“碳預算”(carbon budget)。只有當我們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低于此預算值時,氣溫才不會突破極限值。明克斯和合作者表示,目前,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400億~500億噸,如果繼續以該趨勢發展,5年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總量就足以使氣溫升幅突破1.5℃大關。因此,每當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時,就必須從大氣中清除一噸二氧化碳。明克斯的研究團隊估計,全球各國需要在2100年之前從大氣中清除1500億~10000億噸二氧化碳,即每年大約清除20億~160億噸。如果這項措施從2050年開始,則在本世紀末每年需要清除的二氧化碳量將陡增。

明克斯和他的團隊指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必須在11年之后,也就是從2030年開始,每年修建數百座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包括從大氣中捕集二氧化碳的大型機械設備,或者修建利用木材發電的生物能源發電廠。這些生物能源發電廠使用輪流種植的樹木作為燃料,通過設備捕集排放出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