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輪椅狗”的震后重生
不戴“輪椅”的時候,行走就像是爬行—用前腿撐起身體的重量,拖拽著整個下半身。更重要的是:憂郁持續至今。地震之后,人們甚至從沒聽到過她的叫聲。
責任編輯:李楠 曹筠武
路路現在的家,標號是11。
她來自地震災區都江堰,如今和黃拖拖、左左、小寶他們住在一起。這間房子里,有6個成員,全部后腿殘疾。
路路是一條狗,今年1歲。她和另外上百條在地震中傷殘的狗,現在的新家叫作“成都愛之家小動物救助中心”。
她之前的家人無一生還。防疫免疫的人要在災區統一焚燒物品,她硬是把家里人的衣服搶出來,帶回老屋,守在那里。終于,她被捕犬隊打斷兩條后腿,險些喪命。斷腿之后,她繼續守在垮塌的老屋邊上。她得了新名字“路路”,就是因為她死守的老屋比鄰大路。
現在,她的后腿癱軟在地上,了無知覺。不戴“輪椅”的時候,行走就像是爬行—用前腿撐起身體的重量,拖拽著整個下半身。
更重要的是:憂郁持續至今。地震之后,人們甚至從沒聽到過她的叫聲。
“既憂傷,又恐懼”
7月6日,距離路路從地震災區來到這里,已經一個多月。
這里是成都市南郊的雙流縣彭鎮柑梓鄉一處農舍,距離市區30公里左右,是成都愛之家小動物救助中心,創辦人是成都人陳運蓮和王小虹。他們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非營利性民間愛心團隊”,目的是“關愛與救助需要幫助的小動物”。“5·12”地震之后,陳運蓮和“愛之家”的部分志愿者,先后到北川、都江堰、青川、廣元、彭州五處災區幫助實施動物防疫,并開展救助。共有一百多條與路路相似的狗被從災區救出來,還有三百多條因災被主人送至這里。
年近60歲的陳運蓮,曾經是一個商人。1997年至今,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愛之家”。
“那種眼神沒法形容,既憂傷,又恐懼。”陳運蓮這樣形容她在災區所見的狗。震后第七天,她在青川遇到兩條狗,守著塌了一半的房屋,蜷縮在半截懸空的防盜門下面。不遠處的山中,不斷傳來新的垮塌聲,兩條狗在這樣的情境下堅守到第七天,其中一條的眼睛在流血,眼珠已經爆了出來。
陳運蓮在給它們喂食火腿腸的時候,余震來了,4.7級,房子徹底垮掉。
現在,這兩個小家伙每天在人們的腳下蹦跳,一個叫“四點七”,另一個叫“余震”。
在都江堰,一條堅持了8天的狗,守在他落淚的主人跟前。淤結的眼屎說明:它已經開始患病。陳運蓮照例用小塊火腿腸拉近和它的距離,卻沒想到:狗流出了眼淚。
一般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善意的人便可以取得狗的信任,將其救助上車。但所有的努力,在北川的兩只土狗身上,都失敗了。“要救它們就后退,我們一走,它又回到家門口,看著我們。”就這樣,無論如何不愿離開。最后,“愛之家”的人們留下滿滿一碗狗糧,還有一些火腿腸和水,無奈離去。
他們還曾看到:一條老狗在自家門口死去,主人逃生時沒有帶上它,再次返回時見到的已是尸體。“看到很多感人的事,很多狗就一直癡癡地守在那個地方。”陳運蓮說。
此刻在她腳下,一條小黃狗睡相正酣。不同的是:它始終側臥,每隔十秒鐘左右,四條腿便抖動一下,照此持續不停。
這是犬瘟后遺癥留下的印記。它的名字,叫“震來”。
帶著輪椅的新生活
“獸醫隨行,救到的動物先檢查,如果有傳染病就交給當地政府進行人道處理,其他的帶回來進行隔離觀察,一周以后如果正常的話,再注射疫苗。”
這是“愛之家”到災區救助動物的基本防疫程序。
一位市級狂犬病防治指揮辦公室吳主任曾對媒體稱:“現在是非常時期,對待流浪犬,不管有病沒病,一律都要捕殺。萬一被狂犬咬傷,群眾安全就沒有保證了。”
綿陽市規定:對野犬、敞放犬以及違反規定的犬只進行捕殺。都江堰市規定:轄區的流浪犬、野犬以及棚戶區內飼養的犬貓一經發現立即撲殺。江油市規定:對流浪狗和公共場所及受災群眾聚居點的寵物進行捕殺……
從5月12日到6月6日,什邡市全市捕殺犬3367只。
與路路一起生活在“愛之家”的數百只災區動物,已是不幸中的幸運兒。
每天,11號犬舍的6名成員,挨個兒“戴”上“輪車”,就能在院子里自由奔跑。
為后肢傷殘動物特制的“輪車”,是志愿者“小財神”(網名)的專利——用螺絲、防滑螺帽、螺絲膠將PVC水管和輪子固定起來,靠繩子來調整寬窄、松緊。
有了它,它們又可以奔跑,而不是終日拖著殘肢,在地上“爬行”。
重新擁有奔跑的權利,其意義在小寶身上體現得最明顯——這只小京叭一跑出犬舍,周圍犬舍中體型大得多的牧羊犬等,都吠叫起來。小寶當仁不讓地迎上去,在對方的“家”門口大叫,并試圖費力地夠到“墻頭”,當面鑼對面鼓地歡快挑釁。
其他拖著“輪車”的狗,疲勞時只能撅著屁股趴在地上,但小寶可以靈活地帶著輪車側翻過來,舒服地躺倒。PVC水管和輪子,就像它身體的一部分。陳運蓮在這只狗的身上,看到它們奔跑的靈魂。
“看在狗的分上”
1997年,陳運蓮救治的第一條狗“笨笨”,在2007年5月壽終正寢。“愛之家”的墻上,貼著一篇悼文——《永遠的“笨爺爺”》。
這條因患犬瘟熱被主人遺棄、與陳運蓮結緣的小狗,在腸胃功能衰竭之后,一吃東西就嘔吐。但它還是拼命地吃,盡管不停地吐出來。在生命終結前的一個小時,它慢慢地移動到陳運蓮跟前,費力地把頭蹭到她的手邊。
陳運蓮大哭一場。
曾經經商的她,原來進出高檔服裝店、買躍層房、用最貴的家具,與貓狗相伴的十年,徹底改變了她:“我見過了太多人的貪欲,出爾反爾,恩將仇報,很多人,遲早葬送在這個‘貪’字上。救助這些小動物,也常有特別累、特別沉重的時候,但你救了它們,還沒等你進門它們就叫、蹭著你的腿、跟你親熱、討你的歡心,你給它付出一點點,它就給你回報很多。”
“愛之家”在汶川大地震后聲名鵲起,很大程度上緣于其對兩只義犬的尋找和救助。
因為老和尚智富所養的“前進”和“乖乖”這兩條狗,在王友瓊被困的幾天里不斷舔她的臉和嘴唇,使這個六旬老人創造了196小時后獲救生還的奇跡。
“愛之家”的志愿者們,專門到銀廠溝找到了這兩條狗。陳運蓮在尋訪中得知:地震來襲時“乖乖”本已跑下山,但又調轉回來。“前進”已被師傅放開逃命,但也沒有離開王老太太被困的廢墟。
“災難面前,人也不見得這么忠誠??!”陳運蓮感慨。
現在,中華田園犬“前進”和喜樂蒂狗“乖乖”,住在一間單獨的犬舍里。隔壁是重病的“阿福”。這條阿富汗犬已經老邁,獸醫久治無果,很多人建議對它實施安樂死,但在“愛之家”的照料下,它依然堅持著生命。“前進”和“乖乖”來了之后,它總是“站起來”,趴在半人高的墻頭上,打量著兩個鄰居。
“師師”是一條既殘且盲的小狗,頭上扎著紫紅色的帶子,當工人和志愿者們投喂蛋糕時,它拖著“輪椅”,既不跑也不叫,只是靜靜地趴著、等待。周圍的狗都在爭搶,陳運蓮不停嘴地念叨著:
“黑妹,你不能吃這么多了,要減肥。”
“轱轆,你讓著點它嘛!”
過一會,會有人把一塊蛋糕專門遞到“師師”的鼻子跟前。
“狗運”的身手現在已經很敏捷了,它的一條前腿齊根失去,三條腿行動起來搖搖晃晃,但不會摔倒。當初被陳運蓮撿到時,它骨瘦如柴,腿被打爛,手術時血濺了醫生一身,動脈出血持續了三天,是吃著筍干子、喝著牛奶挺過來的。
黃昏時分,獨自跑到角落里去打瞌睡的“震來”,被工人們找到、抱回“房間”。
工人李師傅給感冒和腸胃不適的狗逐一打針,每打一只,幾乎都要引來群起狂吠。“它們一看打針,以為是要傷害哪個,就不愿意。”
李師傅隨手摸摸這個、拍拍那個,沒有得到“同等待遇”的,便叫起來,表示不滿。李師傅笑著:“它們吃醋呢。”
“愛之家”聘用的7位工人,比鄰犬舍而居,每月幾百元工資。李師傅說:“心理上最大的安慰,就是走到哪里都前呼后擁。”
不遠處,陳運蓮在與人通電話:“看在狗的分上……”
輪椅狗的震后重生_幻燈
“輪椅狗”不喜歡和別的狗扎堆,喜歡同病相憐的同類。
輪椅狗的輪椅一旦翻車,就只能在路上等待工作人員來扶正他們的輪椅。
陳運蓮女士就是救助站的主人,在她生命里,沒有比救助流浪狗更加重要的東西。
夏天到了,工作人員在幫救助站的狗剪毛防中暑。
救助站到了傍晚就會讓“輪椅狗”套上輪椅在外面活動活動。
“輪椅狗”很多時候都傾向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