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鐘南山:醫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

"我們從廣州越秀區開始,給50歲以上的老人做一個篩查,已經篩查了將近四千五百多人,證實肺癌早期患者超過1%,這個比例非常高。早期治療,病人只做一個小手術就好了。到了中晚期,不但他自己,全家、單位都會累及"

責任編輯:楊子

圖 / 本刊記者 大食

"我們從廣州越秀區開始,給50歲以上的老人做一個篩查,已經篩查了將近四千五百多人,證實肺癌早期患者超過1%,這個比例非常高。早期治療,病人只做一個小手術就好了。到了中晚期,不但他自己,全家、單位都會累及"

每周四下午是鐘南山的例行問診時間,如無特殊情況,他會兩點半準時出現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三樓1號診室,問診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

他們通過專家熱線預約,提交病例后由鐘南山的助手們篩選,緊急的病癥有可能優先安排。每周只有十幾人能坐在鐘南山面前,獲得和鐘南山一對一的至少半小時?,F在病人平均要等三到六個月。名聲最盛時,約他看病的人甚至排到兩年后。

門診被鐘南山視為“必要的事情”,同樣必要的事情是周三上午的查房,他的學生、護士、護士長、主治醫生、主任醫師緊隨其后。查房所看病人有限,有病人會邊哭邊拉住他。

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張挪富回憶,1992年剛到醫院時,大查房就已經開始了,至今未曾間斷過。“他主要是看一些診斷和治療有困難的疑難病人,解決我們沒有解決的問題。”

鐘南山自認是“臨床醫學家”,門診發現的疑難病癥,他會當作學術研究的挑戰,回到實驗室攻關。在他心中,疑難病癥是課題。“實踐醫學就是一邊實踐,一邊科研,不能只是搞研究,最重要的還是解決病人的問題。”

他已經82歲,早過了退休年齡,但從未停下,已經很多年沒休息過了。“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干活。”

67歲那年發生的事情是鐘南山人生眾多轉折點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筆。2003年,“非典型肺炎”(以下簡稱“非典”)來襲,在疾病最先爆發的廣東,作為廣東省乃至全國呼吸科的代表人物,原本只在行業內享有盛名的鐘南山被推到了臺前。

在這次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疫情危機中,當疫情一度被瞞報、人心惶惶時,擁有準確的信息、有依據的治療措施,主張無隱瞞披露的鐘南山迅速成了抗擊非典的“領頭人”,他的每一句發言都能占據媒體醒目的版面,他的一舉一動成了非典疫情的風向標。他被貼上“敢說真話”的標簽,同時也成了非典時期醫療工作者的最佳代表。有關他的傳記《勇敢戰士——鐘南山傳奇》排在非典時期暢銷書前列。

廣醫一院抗擊非典全院動員大會 圖 / 受訪者提供

對于鐘南山所展示的形象,媒體多用“斗士”或“戰士”來描述,《人民日報》形容他擁有“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拯救生命于死神的博愛精神”。

非典之后,鐘南山頭銜與聲名齊飛,先后當選為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中華醫師學會會長等等。“敢說真話”的性格讓他成為媒體追逐的熱門人選,參加兩會時一段被記者長槍短炮封鎖的50米路段,他要走半小時,對提出的問題,無論是否專業,他都會說點什么。電視上、報紙上、網絡上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鐘南山說”。他對公共事件的發聲延續了非典時期的風格。他在政協醫衛界會議上發問:“現在藥品名稱這么多,我臨床45年,有的藥我都叫不出名字,這么多新藥是怎么出來的?同一種藥能有十幾到幾十個名字,往往是一個藥品改個名,搖身一變成新藥,‘身價’立刻飆升。這些批號是怎么拿到的?這些問題到底誰來把關?”也在論壇上批評廣州的空氣污染:“無論是有病還是沒病,50歲以上的廣州人肺都是黑色的!”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提出:“灰霾與肺癌有極大的關系”。他每一次發言,幾乎都會引發廣泛討論。2011年至2012年,他多次呼吁檢測公布PM2.5數值。2013年1月,環保部公布全國各城市PM2.5數值,而非按原計劃到2015年在重點地區進行防控。

他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太大變化。每周三周四,查房問診雷打不動。下午下班后快走或跑步20到25分鐘,雙杠、仰臥起坐、單杠,一套流程下來大約一小時,每周三到四次。十年前的一次心臟手術讓他告別了籃球場,“現在不太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