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乳業登陸深交所,先感謝農民朋友

1月25日上午9點00分,新希望乳業(證券簡稱“新乳業”,002946.SZ)新股發行上市儀式在深交所舉行。劉永好、劉暢父女與新希望乳業的英雄送奶工——火中救人的徐屹等四位特別嘉賓一同敲響新乳業開市鐘。

新乳業正式上市交易,開盤漲幅44%,截至發稿時,總市值破67億元。

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在現場最先感謝的是農民朋友。他表示,這是自己第二次來深交所敲鐘,這首先證明了新希望旗下的企業一直充滿了活力、一直在健康發展,新希望一直致力于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

據招股書披露,新希望乳業募集資金約5.04億元,全部用于主營業務相關項目,分別為安徽新希望白帝乳業有限公司搬遷擴建項目、營銷網絡建設及品牌推廣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

“從今天開始,新希望乳業將成為一家承受更多關注、連接更多希望的公眾公司”,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表示,身處中國奶業的“新鮮風口”,新希望乳業將持續推動聚合式的平臺發展模式,以“鮮戰略”為核心,強化多區域、多工廠、多產品線的柔性生產能力,建立區域乳企品牌共生發展的新生態,帶動乳業新的增長引擎。

“鮮”布局

據新希望乳業招股書披露,從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低溫奶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從47.31%提升至57.97%,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2011年,新希望首推全球第一款以時間定義好牛奶的24小時鮮奶,從生產到產品下架不超過24小時。今年,新希望乳業再以“黃金24小時”突破技術壁壘,采用A+級遠高于歐盟標準的“優質乳奶源”+72攝氏度15秒的黃金殺菌溫度+24小時黃金保鮮時間,更好地保留牛奶中的活性營養,臻于巴氏奶產品生命時效極限,以產品刷新行業標準。

天貓新品創新中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主打短保鮮期的低溫牛奶銷量同比增長近100%,低溫鮮奶品類成長速度是乳制品行業的近10倍。全國性乳企相繼涌入低溫“戰場”更加印證了這一趨勢。相較之下,創立以來即以“鮮戰略”切入行業的新希望乳業,先一步建立了對應“新鮮”的供應體系和市場布局,構建出差異化的相對競爭優勢。

日前九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重點生產巴氏殺菌乳、發酵乳、奶酪等乳制品,積極培育鮮奶消費市場,滿足高品質、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從政策、行業到市場,對于“新鮮”的呼聲日益高漲,但新鮮巴氏乳的產品邏輯和供應鏈保障,迥異于傳統常溫奶,并不能一蹴可就。

新希望乳業的“鮮戰略”背后,是十幾年實踐積累造就的整個產業供應鏈效能的重塑。一方面,圍繞城市150公里的“鮮半徑”,新希望乳業卡位布局了優質的牧場和工廠;另一方面,在深耕區域之下,聯合新希望冷鏈物流,網絡可以延伸至整個省級區域的三四級城市甚至縣城,覆蓋各級市場的消費需求,成為向內撬動市場的關鍵優勢。

虹吸效應

新希望乳業發展十余年來,以整合并購模式展開拓展之路,并購了數十家企業,其中多家子公司為地方性老牌乳企。

新希望乳業目前控股乳制品生產型子公司13家,包括四川地區的四川乳業、西昌三牧,云南地區的昆明雪蘭、云南蝶泉、昆明海子、七彩云,華東地區的杭州雙峰、安徽白帝、蘇州雙喜,華北地區的河北天香、青島琴牌、朝日乳業以及位于湖南的湖南南山。新乳業旗下還有15座乳制品加工廠,12個自有牧場。其中包括西南最大的低溫生產基地郫縣工廠以及京津冀區域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低溫工廠滿城工廠。

在多品牌協同發展的戰略下,形成獨特的“1+N”聯合體模式,并延伸到了“基礎設施”與“價值體現”兩個維度上。一方面,依托高度集中化的產業優勢,新希望乳業將其“鮮戰略”和食品安全管理經驗進行全國化復制,通過深入的產業鏈改造,推動當地乳品生產的智能管控和品質升級,實現統一的優質供應生態;另一方面,在資金、資源和技術扶持上加重本土化建設,在尊重當地市場的基礎上,實施因地制宜的本土化改造,高效響應區域市場的個性化消費需求,激活區域老品牌,發揮地緣化優勢。

由此,新乳業的并購整合商業模式具備了快速可復制的發展能力,并屢屢獲得驗證。

2016年9月,新希望乳業推動參與優質乳工程,對原奶、生產工藝等產業鏈條進行升級改造,以保留牛奶中更多的營養物質。自新希望雪蘭成為全國首家“中國優質乳”驗收企業以來,新希望乳業旗下已有8家企業通過優質乳工程審核,覆蓋西南、華東、華北、華中,成為通過品牌最多、覆蓋區域最廣的企業,不僅讓更多消費者受益,更展示了中國奶業挖掘本土優勢的品質實力。

有投資專家分析認為,隨著新希望乳業成功登陸A股,在資本勢能的影響下,勢必將吸引更多小規模分散狀態的區域品牌加入其“乳業合伙人”陣營,與新希望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推動行業走向品牌共建。

用戶思維

席剛介紹道,在并購整合上,新希望乳業韜光養晦,“從業務、品牌、團隊、文化各方面,一項一項捋,厚積薄發。”而在市場反應及技術創新上要“新、鮮、快”,“向用戶要靈感、向同行要經驗、向歐美要技術、向澳新要資源,用開放共生的姿態做有競爭力的民族品牌。”

“未來我們面對的消費者結構,不只是年輕化,更是細分化。哪怕是在同一個區域的市場空間下,經濟結構、認知體系、信息渠道的差異都導致了消費行為的落差”,在席剛看來,未來乳業最大的機會就在于針對多元化和分層化的消費群體,提供精準化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新希望重點突破的方向有兩個:一是研發階段的科技化,二是生產階段的柔性化,三是服務用戶的智慧化。

在席剛的設想下,乳業的未來是從“一杯奶養百樣人”變成為每個人生產更適合自己的牛奶。

“專注做正確的事情,是抓住風口保持高速奔跑的動力。”席剛表示,面對市場高速迭代所產生的變革和機遇,無論是從資本的角度還是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新希望乳業都將繼續整合優質的產業資源,將“新鮮”事業進行到底,并最終讓所有努力轉化成消費者、行業伙伴和投資者真實的、可持續增長的回報,為中國奶業的全面振興積極作為。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