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赴日展出爭議背后
2019年,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開年大展再次聚焦中國書法。這場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的展覽,是近年來日本第四次大規模舉辦有關中國書法的展覽,之前的三場展覽包括:2013年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書圣·王羲之》大展、2016年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從王羲之到空?!反笳?、2018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氖苣昃胖輫⒉┪镳^舉辦的《王羲之與日本書法》大展。
責任編輯:邢人儼
《祭侄文稿》局部
2019年,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開年大展再次聚焦中國書法。這場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的展覽,是近年來日本第四次大規模舉辦有關中國書法的展覽,之前的三場展覽包括:2013年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書圣·王羲之》大展、2016年大阪市立美術館的《從王羲之到空?!反笳?、2018年為紀念中日邦交正?;氖苣昃胖輫⒉┪镳^舉辦的《王羲之與日本書法》大展。
根據東京國立博物館提供的展品目錄,《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圍繞顏真卿書法展開,試圖梳理出以顏真卿為中心的書法演變史。
東京國立博物館策展企劃部部長富田淳認為,此次展覽正是接續2013年展覽的脈絡。“作為書法藝術的高峰,唐代繼東晉之后創造了書道的普適的美感。”富田淳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
此次展出的177件書法作品中,包含來自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唐顏真卿《祭侄文稿》和唐懷素《自敘帖》?!都乐段母濉犯浅蔀檩浾撽P注的焦點?!都乐段母濉肥穷佌媲浼赖熳约涸趹馉幹兴廊サ闹秲旱募牢氖指?,整張作品一氣貫之,意蘊淋漓,悲痛之情躍然紙上。元代張宴稱它為“在世顏書中第一”,另一位元代書法大家鮮于樞稱它為“天下行書第二”。
書法史學者、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薛龍春教授這樣評價《祭侄文稿》的價值:“在現存的顏真卿手跡中,《祭侄文稿》是唯一的行書,透過《祭侄文稿》,我們對物質性層面、對于顏真卿的書寫動作可以獲得較為清晰的感性認知,這些是一件書法最核心的要素。顏真卿行書對于后代書法史的影響并不亞于他的楷書,米芾曾嚴厲批評顏真卿楷書,卻承認顏真卿行書的杰出。顏行除了對帖學脈絡中的蘇軾、米芾、董其昌、王鐸等多有啟發,也是清代碑學以后大字行書最為重要的依傍。與二王相比,顏真卿行書的厚重、寬博、開張,更合轍于碑學的審美。”
東京國立博物館也十分珍視《祭侄文稿》的價值,在其官方網站的展覽頁面上,置頂的正是這件作品的圖片與日語翻譯。
《祭侄文稿》上一次的海外展出是1997年于美國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然而,《祭侄文稿》此次赴日展出,卻意外地引發了爭議。
出借《祭侄文稿》緣起
五個月前,臺灣主持人黃智賢開始在自己的電視政論節目《夜問打權》里聲討臺北故宮博物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校對:胡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