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群溫良的孩子身上,我們讀懂了廣州這座城
中國首個少年通識演講大會“博雅少年說”登陸廣州
(本文為推廣信息)
2019年1月26日,中國首個少年通識演講大會“博雅少年說”第2季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行。9位小演講者在這里向世界講述了“我正在做一件很酷的事”。
這些小演講者最小的8歲,最大的不過14歲。他們小小年紀,卻為夢想狂熱執著,認真地觀察世界,審視自我、在平凡的生活中追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孩子是真正敏銳的觀察者,他們可以覺察到微小的變化,熱衷于探索萬事萬物之間隱秘的聯系。10歲的殷然對昆蟲有著特別的狂熱,他盡心盡力想成為一名蟲子醫生,為自己飼養的螳螂看病。
8歲鄧左聆的觀察對象,則是這個社會不同的面向,以及在其中切實生活著的人。他住過有著泳池海灘的五星級酒店,也坐過擁擠的幾乎“每秒鐘都在醒來”的夜行火車。在通宵硬座車廂里,他看見“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座位”,也看見陌生人的眼淚。
而在敏銳的觀察之外,孩子們有著一種天然的悲憫。殷然稱蟲子為“他們”,說“他們安靜、能干,在自然界中有著自己承擔。”鄧左聆則希望“讓所有坐火車的人都有位置坐,沒有人半夜在火車上難過得哭。”
演講者鄧左聆在講述自己的故事
孩子們不僅在熱切地探索著他人與世界,努力尋找之相處的方式,更帶著無比的勇氣返回自己的內心,想要看見自己。
9歲的劉穆從小比別人個子矮一點,反應慢一點,力氣小一點,總是被欺負和排擠,他卻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用幽默來面對世界,甚至幫助別人化解問題。他說,正是因為他嘗過難過的滋味,才希望每個人都開心。
11歲女孩單靜文,喜怒哀樂都只用畫畫來表達,連安慰媽媽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畫畫。畫是她抵抗世界的武器,更是她探尋自我的渡船。她說,只有畫畫,才能喚醒埋在作業堆中的自己。
14歲的陳卓一塵熱愛閱讀與思考,她常向自己發問,人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人為何忙碌?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而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都在面臨的人生課題。
博雅少年說廣州站現場觀眾
讓世界傾聽孩子們努力長大的故事,這正是“博雅少年說”在做的事情。讓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孩子更好地看見彼此。唯有看見,才能增進彼此的理解,才能看到世界的多元,才能更好地“看見”自己。
讓孩子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的使命,這是教育最高的境界,也是發起”少年說“的博雅小學堂一直以來的初心。
博雅小學堂2014年由兩位前《南方周末》記者創立,是中國兒童通識教育的首倡者,目前已成為國內有影響力的在線兒童通識學校。
幾年來,博雅小學堂精心打磨每一檔節目和課程,為5-15歲的孩子提供學校教育之外高質量的通識教育,內容涵蓋文學藝術、歷史文明、傳統經典和全球視野,其愿景是希望新一代的中國孩子擁有受益終身的人文底色,經由通識教育,建構自己的精神主線。
2018年6月,博雅小學堂創立了“博雅少年說”,到現在,已經走過了北京、石家莊、廣州三個城市,共有27位小演講者最終站上舞臺,把自己的成長故事講給世界聽。截至目前,總計2500萬人次觀看了“博雅少年說”視頻,創下少年演講類節目的超高播放記錄。同時在接下來幾年,博雅少年說計劃讓更多的城鄉孩子站上這個舞臺,記錄這個時代這批中國孩子內心世界。
這次博雅少年說,是博雅小學堂聯合南方周末一起,關注中國少年的成長,共同為他們打造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這次活動也得到了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大力支持,羊城少年學堂特意為之開辟了專場活動。
謝謝這些孩子,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生命,審視自我;也是在這群溫良的孩子身上,我們讀懂了廣州這座城。
博雅少年說廣州站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