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藥方不在專家手里,你才是你的專家
老師、家長、學生,還有那些不同職業卻一起在路上狂奔的人,我們都患上了時代焦慮癥,卻以為藥方在名師、專家手里。
責任編輯:溫翠玲
學生在一家培訓機構上課。
老師、家長、學生,還有那些不同職業卻一起在路上狂奔的人,我們都患上了時代焦慮癥,卻以為藥方在名師、專家手里。
提倡全民閱讀的今天,各種關于閱讀的論壇你方唱罷我登場,專家、名師就像明星趕場一樣,這個會議才結束,已飛身到那個會議;這兒還沒講完,那兒已話筒在握。一線老師更是趨之若鶩,合影,簽名,請教,專家、名師們忙得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更多等待求教的老師們還是悵然若失,因為那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沒有找到答案。更奇怪的是,不管關于閱讀、討論閱讀、研究閱讀的會議、論壇多么風起云涌,真實的一線語文課堂多是濤聲依舊。
原因何在?
首先,就算專家、名師名副其實,但專家常常只負責理論,名師因為講究風格課堂更難以復制,具體操作還得依靠老師自己去摸索。
真要實施兒童閱讀課程化,第一要解決老師對兒童文學作品或兒童通識讀物知之甚少的問題,自己不知書、不讀書,就像買來種子、學了技術,家里卻沒田地可供耕種一樣。
第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