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治癌要花多少錢?這份出國看病報告發布最新數據!
2018年10月,央視主持人李詠在赴美抗癌17個月后去世,將出國看病這一群體再次帶入大眾視野。誰在出國看???他們為何要出國看???治療效果如何?1月30日,國內最大的跨境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發布數據報告,詳細分析了過去這一年出國看病群體的變化。
成立于2011年的盛諾一家,是國內最早的出國看病咨詢服務機構。2014年,盛諾一家獲得紅杉資本千萬級注資,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國際著名投資機構注資的海外醫療服務機構。從創辦初期一年僅2位客戶,到目前一年服務超千名客戶,盛諾一家見證了跨境醫療行業的興起。
根據盛諾一家和美國各家頂級醫院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重大疾病患者赴美就醫的數量在6000人左右,包括通過中介和個人自助兩種方式。其中,通過盛諾一家赴海外就醫的人群中,腫瘤患者占比65%。
畫像:出國看病六成是企業家高管
從性別上看,出國看病的女性患者略低于男性患者:
從職業上分,出國看病的以企業家和高管居多:
從年齡構成來看,出國看病患者主要集中在41-60歲:
從病種來看,腫瘤患者占比65%,其次占比最多的是心臟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p>
從具體癌種來看,出國看病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略有不同:
從疾病分期來看,腫瘤患者中,占比最高的仍然是晚期患者,但早期患者也有相當比例:
從地域分布來看,絕大多數出國看病患者集中在北上廣和東部沿海地區:
分析:赴美抗癌費用介于一兩百萬
患者選擇出國看病的原因很多,每個患者都有不同的視角,尋求國外更好的治療方案是最為普遍的一個原因:
出國看病的患者多數在國內有過治療經歷,下面是經統計的患者在國內的治療時間,最長的有20年以上:
出國看病患者經濟條件相對較好,所以在國內的治療醫院也通常都是非常知名的三甲醫院:
這些出國看病的患者平均醫療花費是多少?以癌癥患者為例,美國、英國和日本的花費差距較大。其中美國最貴,大多數患者的總醫療花費在143萬-280萬元人民幣之間,相比之間,去英國治癌的醫療費用不到美國的一半。
關注:77%赴海外患者治療方案改變
出國看病患者主要選擇到美國、歐洲、日本等醫療發達國家和地區:
患者出國看病后,診斷結果被改變的約有12%,包括改變病種判斷、改變分期等:
診斷結果改變,則治療方案必然改變;但即使診斷一致,國內外治療方案也有很大不同,有77%的出國看病患者到國外后治療方案被改變,包括改變治療方式、調整治療順序、增減藥物劑量等:
雖然治療方案改變的達到77%,但是,使用到國內沒有的新藥的,卻不到20%:
盛諾一家這份報告指出,出國看病的治療結果很難用具體數據來評估。以癌癥治療為例,醫學上一般用5年生存率來評估,要到2023年才能評估2018年出國看病患者的治療情況,公司目前還很難對所有患者追蹤5年。
報告指出,不少國內已經沒有治療方案的患者,到國外后找到了可用的治療方案;一些國內被判“死刑”的晚期患者,已經安全度過了“刑期”;甚至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國外經過系統的治療后,達到了Cancer Free(臨床治愈)的狀態。
當然,國外也沒有靈丹妙藥,并不是所有患者出國看病后病情都得到了改觀,幾乎每一年都有患者在國外去世。
趨勢:早期癌癥患者出國看病增多
盛諾一家在對2018年患者轉診數據統計分析時發現,與2016年相比,出國看病已經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雖然2018年的出國看病患者仍然以北上廣和東部沿海地區為主,但內陸地區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東三省、內蒙、山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出國看病的患者人數已經達到一定水平。
其次,2018年出國看病的患者中,腫瘤患者占比達到65%。與2016年的71%相比有所下降。這意味著,兩年來,非腫瘤患者出國看病的比例升高了6%。
第三,2018年,出國看病的癌癥患者中,1期加2期的患者占比36%,比2016年翻了1.6倍。再往前回溯,2015年的時候,癌癥1期加2期的患者占比只有12%。報告認為,這意味著,國人防癌意識升級,就醫理念也出現升級,越來越多的早期癌癥患者選擇了直接出國,而不是在國內治療到束手無策后再把出國看病當最后的稻草。
報告指出,癌癥患者越早出國,受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前期治療不規范,對后期治療方案的選擇會造成障礙,且容易錯過寶貴的治療時機。有的國外醫院甚至不接收國內手術過的患者。
此外,從業務數據來看,2016年出國看病前先做會診的比例占到22%,但是到2018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了13%。這意味著,患者對國外醫院、醫生、醫療品質已經有了更高的信任,不需要先做遠程溝通就決定出國。
在這份報告最后,盛諾一家強調,出國看病并不適合所有人,為此也拒絕了一部分患者。
“我們強烈不建議賣自住房的患者出國看病,因為醫療具有不確定性,國外醫院的治療方案和費用無法預設;我們強烈不建議身體狀況不允許的患者出國看病,因為出國看病需要長途飛行,有著諸多不可測的風險;我們強烈不建議沖動易怒的患者出國看病,因為國外醫院對醫鬧零容忍,這對患者本身是一種風險,我們也不希望因此影響其他中國的患者使用這個救命的渠道……出國看病只是為重癥就醫提供了新的選擇,而不是唯一的選擇。根據患者自身病情需要和家庭經濟條件,選擇適合的,才是正確的、理智的。”盛諾一家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南方+)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