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脫歐撕裂的英國,“在玩一個‘多輸’的游戲”
無論最后的走向如何,實際上已經關系不大了——說到底,早在兩年前,結果便已經鑄成:當英國的政客們把一個無比復雜的問題,簡化成一道簡單的“Yes or No”的對錯題時,今日的狀況已不難預見。
布熱津斯基當年在《大棋盤》中下過論斷,說法德都是“地緣戰略棋手”,而日益成為歐洲局外人的英國卻不是,今日果然一語成讖。
責任編輯:姚憶江 于冬
2019年1月21日,英國倫敦,反對脫歐者在議會大廈對面展示他的標語牌。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31日《南方周末》)
無論最后的走向如何,實際上已經關系不大了——說到底,早在兩年前,結果便已經鑄成:當英國的政客們把一個無比復雜的問題,簡化成一道簡單的“Yes or No”的對錯題時,今日的狀況已不難預見。
布熱津斯基當年在《大棋盤》中下過論斷,說法德都是“地緣戰略棋手”,而日益成為歐洲局外人的英國卻不是,今日果然一語成讖。
1月29日,曾遭遇滑鐵盧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拿出脫歐協議“Plan B”,以317票贊同、301票反對的微弱差距驚險通過——北愛邊境“擔保條款”對強硬脫歐派的妥協,勉強把分裂的保守黨擰在一起。
梅首相終于能帶著這份新的脫歐方案,去布魯塞爾與歐盟談判。
梅首相、強硬脫歐派、工黨、北愛爾蘭人、歐盟,大家圍繞著一個幾乎不可能達成共識的問題,談了一年又一年。
兩周前,眾多英國報紙都用了同一張照片做封面:照片中特蕾莎·梅無奈地坐在下議院的綠皮沙發上,頭向右微傾、神情潰散。
英國報紙為這一期封面加了不少“別出心裁”的標題。例如《每日電訊報》的標題是“Dismay”(“沮喪”一詞與梅首相姓氏的雙關——或許可以翻譯成“梅辦法”)。
這些封面談到的是1月15日在下議院的脫歐方案投票:梅首相兩年間與歐盟辛苦談回來的“脫歐協議”,被下議院以壓倒性票數否決。
“這是(英國)民主時代以來,最大的議會失敗。”《衛報》下結論道。
而《每日鏡報》的標題則是“No Deal,No Hope,No Confidence”(沒有協議,沒有希望,沒有信任),No Confidence意指工黨在下議院當場對梅首相提出的“不信任動議”——在16日的“不信任動議”中,前一天“慘敗”的特蕾莎·梅僅以19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保住了首相之位。
兩年半前,英國政府把英國脫歐的問題付諸公投,結果脫歐派以51.89%對48.11%的微小差距勝出。
兩年半后的今天,眼看著3月29日的脫歐限期即將到來,特蕾莎·梅面對的,依然是分裂的英國、分裂的議會、分裂的內閣。
2019年1月21日,在脫歐方案否決的3個工作日后,首相特蕾莎·梅拿出了一份“PlanB”。然而與原脫歐方案相比,這份新方案依然變化不大。
“百年未見的失敗”
時隔兩年,又一次關于“脫歐”的投票撕裂了整個英國——1月15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終于把她千辛萬苦與歐盟談出來的“脫歐方案”,擺到議會大樓下議院的桌上。
在脫歐方案投票的前一天,特蕾莎·梅依然試圖盡最后努力,說服下議院支持這份方案。
“請再看一眼這份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