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奴’就像是一個延時炸彈” ——銀行“封殺”信用卡

當各大銀行都想率先占領零售業務的市場份額時,它們對不良率的容忍度也在放寬。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8月11日,福州一輛公交車身上的信用卡廣告。(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31日《南方周末》)

套出來的錢可以用來投資理財,信用卡也會因假性消費而獲得更高的額度,一舉兩得。

當各大銀行都想率先占領零售業務的市場份額時,它們對不良率的容忍度也在放寬。

以銀行為代表的持牌機構,在消費金融行業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加強,甚至填上了互金巨頭退出后留下的大窟窿。

“心頓時涼了一半。”最近,剛還了上一期信用卡的王梅,不到2分鐘就收到了廣發銀行的短信通知,顯示其信用卡授信額度從原本的3萬降至3000元。

王梅已經擔心很久了。在廣發銀行信用卡降額之前,她的建設銀行信用卡已被降額。

但她的情況還不算最糟,前段時間,與王梅在同一銀行開卡的“卡友”被銀行“封殺”,信用卡額度從1.7萬元直降至8元。

正是擔心自己也會被降額,王梅特意沒有選擇全額還款。在最新一期1.95萬元的支付賬單中,僅還了1.5萬元,剩余的錢是她留給銀行征收利息的“甜頭”,但顯然沒有起到作用。

從2018年11月起,越來越多信用卡用戶反映,廣發、交通、中信、平安等多家銀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額甚至封卡的現象。如何防止降額,成為各大信用卡論壇上最新、最熱的話題。

論壇里像王梅這樣的“卡奴”不計其數。他們有的宣泄自己的憤慨,有的申訴銀行的薄情,更多是在不斷吸取被降額、封卡的教訓。對于“卡奴”來說,降額就如同財路被斷。

其實,每年年底,銀行都會因為清查業績、回收不良,出現成規模的降額現象。不過,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傳遞了相似的信息:2018年底降額規模之大,的確是前所未有。

“卡奴”好日子終結

33歲的王梅目前在廣東惠州工作,是一名汽車銷售。每個月6000元的工資,1/3要和丈夫共還房貸,1/3還車貸,除去生活消費基本所剩無幾。丈夫的工資也僅是比她略高一點而已。

為了提前消費,2013年,王梅加入到中國日益龐大的信用卡大軍中。自從辦了信用卡,王梅發現,原來信用卡竟有那么多的玩法。“積分兌獎都只是小福利,玩信用卡說到底還是為了套現。”王梅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

2017年,王梅貸款買了車,正逢丈夫的工作臨時出現變動,家庭開銷一下子吃緊。面對房貸即將還不上的情況,王梅找到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幫忙,從朋友的POS機刷出了一張信用卡幾乎全部額度1.4萬元。

第二天,王梅的朋友扣除近90元的刷卡手續費(普通商戶的POS機刷卡標準費率為0.6%)后,通過支付寶,將剩余的13910元轉給王梅。

利用POS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