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偷把村支書家的秸稈也燒了” ——冬天里的一把火,五常70名干部挨處理
許多農戶派出了家中的老人去點火,“都尋思著老人是弱勢群體,到時候政府也不好追究”。
其實大火之前,劉子軍心中已隱隱不安。政府承諾的秸稈處理補貼遲遲沒有到位,令他在宣傳禁燒政策時缺乏底氣?!案嬖V農民們能處理秸稈,能解決,到現在還是張空頭支票?!?/blockquote>責任編輯:汪韜
宣傳禁燒秸稈的條幅遍布五常,紅底白字,相當醒目。
(本文首發于2019年1月31日《南方周末》)
許多農戶派出了家中的老人去點火,“都尋思著老人是弱勢群體,到時候政府也不好追究”。
其實大火之前,劉子軍心中已隱隱不安。政府承諾的秸稈處理補貼遲遲沒有到位,令他在宣傳禁燒政策時缺乏底氣。“告訴農民們能處理秸稈,能解決,到現在還是張空頭支票。”
“禁燒秸稈應不應該有個緩沖期?”
回想起2018年12月13日早晨,劉子軍還記得自己當時腦子里“嗡”的一聲——田間地頭的秸稈都化作黑炭,自己村里的人也點火了,“完了,要挨處分了”。
2019年1月7日,這位黑龍江五常市龍鳳山鎮東局子村支書被“誡勉談話”,根據哈爾濱市紀委監委公布的處理結果,因為秸稈露天焚燒,從五常市委書記、市長到劉子軍,70名黨員干部及相關人員被嚴肅處理,輕則批評教育,重則黨內嚴重警告;53名燒秸稈人被罰款、拘留。
63歲的劉子軍,常戴一頂趙本山小品里的同款黑色檐帽。雖然有村支書的身份,他也是個地道的東北農民,還曾經在《舌尖上的中國2》出鏡,為五常大米代言。
五常大米享有“千年水稻,百年貢米”的美譽,兩百多萬畝稻田產出的不只是大米,還有每年兩百多萬噸的秸稈,秸稈一燒了之的古老行為和現代人的空氣管理產生了沖突,2015-2017年,黑龍江省連續三年因秸稈露天焚燒造成重污染天氣。
這并非五常乃至黑龍江省黨政干部第一次因為秸稈焚燒被批評問責。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讓70名干部挨批的也并非零星火點。2018年12月11日凌晨開始,五常10個鄉(鎮)發生了一場秸稈焚燒“大串聯”。一場無意識的“烽火傳遞”,在這個“秸稈綜合利用樣板縣”,既是巧合,更充滿了掙扎、僥幸、無奈。
“禁燒期也過了,能不能燒?”
在這場冬天大火之前,劉子軍已經盯守秸稈近三個月。
2018年9月15日,五常市進入秋冬季秸稈禁燒期。12月10日是禁燒期的最后一天,連日來24小時的蹲守巡邏,讓劉子軍疲憊不堪。好在禁燒期間,東局子村的人沒有點過一把火,他還暗自慶幸。
結果,2018年12月10日這天早上起來,“一股煙咣咣的,從吉林那邊呼呼地就過來了,很快我們屋里就全是煙”。他隱約感覺是吉林省靠近五常的幾個縣燒了秸稈,煙飄了過來。
五常是省轄縣級市,位于黑龍江省最南端,和吉林接壤,東局子村距離哈爾濱和吉林市區都只有一百多公里。南方周末記者未能證實在2018年12月10日,吉林省有人燒秸稈。據《吉林日報》報道,吉林市出現52處焚燒秸稈火點的日期是12月16日至20日。
是不是吉林先燒,已經沒人說得清。判斷煙來源于吉林的不只是劉子軍,五常農民的微信群炸了鍋。大伙兒討論,吉林那旮旯燒了,咱們的禁燒期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