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沒回家,他陪留守兒童過年
磚制孤房、冒著熱氣的粥、黃昏下瘦高的枯樹、老家的一輪月,徐召偉在朋友圈做了四次倒計時,2019年 1 月 19 日是他歸家的第三天,也是準備離家的倒數第一天。
他剛回家便收到消息,一月末,元寶小學足球隊將作為特邀參賽隊,到浙江參加“2019江濱杯全國校園足球邀請賽”,這是這群貴州山區孩子第一次出省。作為教練的老師徐召偉很珍惜這次機會,他將原定在河南許昌探親的一周時間縮短至三天。
責任編輯:吳筱羽
經過徐召偉數年指導,孩子們踢球也踢得有模有樣。
編者按
當你看到這期《南方周末》時,已是豬年的大年初三,寒假也過了一半。
對孩子們來說,有新衣裳、壓歲錢、煙花和鞭炮的寒假,往往比暑假更令人期待,而對大多數鄉村留守兒童來說,期待的事還有一樁——一年到頭,外出工作賺錢的父母回家了。
編輯部有位同事曾在祁連山脈中的一座村莊支教。他問一個留守的男孩:“爸爸什么時候回家呢?”沒有具體的月份,也不是某個季節,男孩兒只是用最直白和具象的方式告訴他“:每年下雪的時候。”
他,他們,始終在等待一場雪的到來。
那也是鄉村學校老師們一年中難得見到留守兒童父母的時候,寒假里的家訪工作量因此比暑假更多。
本期《南方周末》,我們推出“鄉校的寒假”專題,講述兩個故事,一個鄉村教師已經和學生們度過第六個春節,而第二個故事里,我們通過鄉村教師的眼睛,看看留守兒童和他們的家庭。
徐召偉從自己500元的生活補助里擠出錢來買米買菜,孩子們也會各自從家里帶點土豆、辣子,拼在一起搭伙,乒乓球桌是他們的餐桌。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7日《南方周末》)
每一個除夕的早晨,將近二十個小學生會跑到學校陪著徐召偉收拾東西,準備飯菜,被他趕回家吃年夜飯,簡單扒幾口又很快地跑回來,聊天、吃零食、踢足球、打乒乓球、搶徐召偉的手機玩、放鞭炮,一直到午夜鐘聲響起。
磚制孤房、冒著熱氣的粥、黃昏下瘦高的枯樹、老家的一輪月,徐召偉在朋友圈做了四次倒計時,2019年1月19日是他歸家的第三天,也是準備離家的倒數第一天。
他剛回家便收到消息,一月末,元寶小學足球隊將作為特邀參賽隊,到浙江參加“2019江濱杯全國校園足球邀請賽”,這是這群貴州山區孩子第一次出省。作為教練的老師徐召偉很珍惜這次機會,他將原定在河南許昌探親的一周時間縮短至三天。
六年沒有回家過年。在2018“馬云鄉村教師獎”頒獎晚會現場,他告訴主持人汪涵,自己是九十多歲奶奶“唯一記得的孫子”??墒菚r間將這份記憶也抹去,這次回家,他發現奶奶將自己忘了。
“這是我唯一驕傲和自信的地方,連這都給我打碎了,還剩下什么呢?”他看著奶奶,奶奶也好奇地看著他,喊不出他的乳名。她戴著深紫色的毛線帽,安靜地坐在輪椅上,一句話都不說,一待就是一天。“有些東西必須面對。”徐召偉扛不住時間造成的屏障,但在陪伴家人還是學生之間,他做了抉擇。
2014年至今的每一個春節,他都在支教所在地貴州大方縣對江鎮元寶小學度過。每一個除夕的早晨,將近二十個小學生會跑到學校陪著徐召偉收拾東西,準備飯菜,被他趕回家吃年夜飯,簡單扒幾口又很快地跑回來,聊天、吃零食、踢足球、打乒乓球、搶徐召偉的手機玩、放鞭炮,一直到午夜鐘聲響起。
2019年寒假,徐召偉忙極了。過年之前,他要在20名主力隊員中篩選10人參加足球邀請賽,做好落選隊員的心理疏導工作,帶著團隊集訓一周,參加2019年1月28日至2月1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柴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