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的統計:從城邦政情到大數據

在抽象的意義下,一切科學都是數學;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斷都是統計學?!ㄓ《龋〤.R.勞

責任編輯:朱力遠

數學家高斯。(冷山/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7日《南方周末》)

在抽象的意義下,一切科學都是數學;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斷都是統計學。——(印度)C.R.勞

從城邦政情到統計學

統計學是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描述數據等手段,以達到推斷所測對象的性質、本質乃至未來的一門學科,需要用到許多數學知識。統計起源于何時何地,已經很難說清了。有的說是古埃及,有的說是巴比倫,也有人認為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夏朝,那時統治者為了征兵和征稅進行了人口統計。

到了周朝(前1046-前256),又設立了“司書”一職,類似于今天的國家統計局局長。而西方最早的統計記載是《圣經·舊約》,該書引用了猶太人的人口統計結果,是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首領摩西對以色列軍隊進行的調查。

一般來說,小范圍的人口統計,哪怕包括人數、年齡、收入、性別、身高、體重等多項指標,統計仍派不上大用場。隨著統計人數的增加,如一座城市的市民、一個省的婦女,以及統計指標的增多,如健康、家庭經濟和壽命情況,等等,統計就慢慢體現出規律和價值了。

公元前4世紀,全才的亞里士多德撰寫了“城邦政情”(Matters of state),共包含150余種紀要,內容涉及希臘各城邦的歷史、行政、科學、藝術、人口、資源和財富等社會、經濟情況及其比較。

“城邦政情”式的統計研究延續了兩千多年,直至17世紀中葉,才逐漸被“政治算術”這個頗有意味的名詞替代,并且很快演化為“統計學”(statistics)。最初,它只是以德文的形式statistika(1749),依然保留了城邦(state)的詞根,本意是記述國家和社會狀況的數量關系。值得一提的是,英語中統計學家和統計員是同一個單詞,正如數學家和數學工作者是同一個單詞。

后來,歐洲各國相繼把它譯成本國文字,法語為statistique,意大利語為statistica,然后是英語,日語最初為“政表”“政算”“國勢”“形勢”,1880年才確定為“統計”。1903年,橫山雅南的著作《統計講義錄》被譯成中文出版,“統計”這個詞也從日本傳到中國,這與“數學”一詞的來歷一樣,它們在日語里原本也是漢字。

既然統計學的主要工作是與數據打交道的,數據通常又有隨機性,這就牽涉到另外一個與統計對稱的術語——概率。隨機意味著某種不確定性,但也并非沒有規律可循,這需要用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