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有一天,人類也許不再需要器官移植
使用一種“體內細胞重編程”的新技術,科學家無需植皮就可以治愈小鼠皮膚上的大面積潰瘍,過程簡單到只需給傷口涂抹一種“藥膏”。除了修復皮膚以外,這一技術在心臟病、肝病、糖尿病等領域的探索近年來也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也許有一天,結合更精準的疾病篩查方法,人類真的將和器官移植說再見。
責任編輯:朱力遠
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胡安·貝爾蒙特。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7日《南方周末》)
使用一種“體內細胞重編程”的新技術,科學家無需植皮就可以治愈小鼠皮膚上的大面積潰瘍,過程簡單到只需給傷口涂抹一種“藥膏”。除了修復皮膚以外,這一技術在心臟病、肝病、糖尿病等領域的探索近年來也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也許有一天,結合更精準的疾病篩查方法,人類真的將和器官移植說再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的一份數據,全世界每年會有超過13萬名病人接受器官移植。通過這些手術,大量病人的病痛得到緩解,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然而與這相對幸運的13萬人相比,還有更多的病人在苦苦等待,等待可供他們移植的器官,其中有很多人在生命終結時也無法等到。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各種器官移植技術也愈發成熟,影響器官移植拯救更多病人生命的瓶頸,很大程度上是器官的缺乏。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研究可以緩解這種器官缺乏的醫學方法。
在過去的兩個多月里,不斷有新的科學研究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其中有兩項尤其引人關注:2018年12月4日,巴西的科學家在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報道了一位病人在移植了已死亡捐贈者捐贈的子宮后,成功產下了一名女嬰,這是世界上的第一例。這項研究為那些由于子宮異?;虿∽儫o法生育的女性帶來了希望。僅僅一天后,德國的科學家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了將基因改造的豬的心臟移植到狒狒體內的研究。研究表明,這些豬的心臟能夠維持狒狒生存超過半年(直至研究結束仍有狒狒活著,最后被執行安樂死)。這種異種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在未來也許可以使用其他動物來為病人提供充足的器官。
除了這些相對比較“傳統”的方法以外,不少科學家近年來還在嘗試研究一些“另類”的方法,以期擺脫移植器官缺乏的困境。這些科學家的“野心”更大,他們甚至希望有一天我們無需器官移植就能治好相關的疾病。
美國科學家不久前就同樣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報道了使用一種被稱作“體內細胞重編程”(invivocellularreprogramming)的技術,無需植皮就可以使小鼠皮膚(皮膚是機體最大的器官)上大面積的潰瘍面成功愈合,過程甚至簡單到只需給小鼠傷口涂抹一種“藥膏”。除了修復皮膚以外,體內細胞重編程在心臟病、肝病、糖尿病等領域的探索近年來也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也許有一天,結合更加精準的疾病篩查方法,我們真的將不再需要器官移植。
使用體內細胞重編程技術,胡安·貝爾蒙特的實驗室成功地將小鼠皮膚潰瘍面處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