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中國 | 老年公寓里的精神家園
老年公寓的設計者們似乎也忽視了這個問題——雖然建成時間已經不短,但這里仍然沒有任何公共娛樂設施,老人們面臨無處可玩的窘境。
責任編輯:錢昊平
魯中某農村老年公寓3樓的走廊,已經成為老人們的精神家園。
老年公寓的設計者們似乎也忽視了這個問題——雖然建成時間已經不短,但這里仍然沒有任何公共娛樂設施,老人們面臨無處可玩的窘境。
一個新的精神家園自發形成了,就是3樓那條公共走廊。最熱鬧的時光是晚飯之后的聊天會,我發現,每次在這里“開會”時,老人們無拘無束,彼此之間開著玩笑,聊得不亦樂乎。
(一)
過年期間,我回山東農村老家陪父親。自一年前母親去世后,父親的狀況便漸漸不好。母親生病期間,都是由父親一人照顧,本想著母親走后,他可以歇一歇了,然而事實卻相反,父親的身體反而每況愈下。他年前曾住過院,一查,竟然是營養不良導致的貧血。
太不可思議了!父親每月有三千多元的退休金,在農村,即便沒有我和弟弟的貼補,這筆錢也足夠他的日常開銷。營養不良,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
后來我慢慢知道了緣由。原來,母親走后,父親一個人在家燒飯,動輒便燒多了,由于年輕時節儉慣了,他不愿浪費,便吃剩菜剩飯。后來連菜也懶得做,經常吃咸菜、豆腐乳湊合,因為這個最省事。久而久之,貧血也就不奇怪了。
實際上,像父親這樣因為遭受精神打擊導致健康出問題的,在村里并非孤例。村里有一位退休老教師,癱瘓臥床多年,一直由妻子照顧,同樣也是非常辛苦。在老教師去世后沒過幾年,年齡并不是很大的妻子也生病走了。
我隱約意識到精神生活對于父親的重要性。但因為人在上海,所能做的著實有限。因此這次過年,我便想乘機回去好好陪倍他,讓他心理上多一些慰藉,或將有助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校對:胡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