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嚴查惡意舉報 為受誣告干部澄清正名

“誣告別人要不得??!”近日,面對組織下達的處分決定書,湖北省十堰市住建委總工程師、時任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李道義追悔莫及。原來,因對中心副主任李學東心存不滿,李道義利用巡察組巡察的機會對其進行誣告,最終讓自己受到了處分。

“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達到個人目的,肆意誣陷他人,嚴重損害黨員干部個人名譽,挫傷干事創業積極性,增加監督執紀工作成本,影響當地政治生態。對此我們絕不姑息,一定要還清白者清白,為擔當者擔當!”湖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還清白者以清白也是政績

此前,湖北省紀委監委的一項專題調研顯示,惡意誣告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的故意捏造“問題線索”,借信訪舉報對他人進行打擊報復;有的在換屆考察前夕,故意制造“黑料”,給他人“使絆子”;有的因為自身的不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滿足,肆意造謠中傷他人。湖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王立山對此表示,要樹立“嚴懲腐敗是政績,還清白者以清白也是政績”的觀念,嚴查惡意舉報,為受誣告干部澄清。

有些誣告事情雖小,卻很難查清楚,群眾戲稱“一封信、幾角錢、查幾年”。這些誣告雖然總量不大,但“殺傷力”很大,讓一些受到誣告的黨員干部“寒了心”“泄了氣”。

利川市石板巖鎮朝陽村黨支部書記胡聯俊至今仍不能忘記被誣告時的心情。他因為堅持原則,沒有滿足某村民個人易地拆遷安置、低保等訴求而被誣告。“那種感覺真是糟透了,雖然心里沒有鬼,但在組織還我清白之前,我還是覺得低人一等。”

“惡意舉報背離了信訪舉報初衷,既浪費了國家行政資源,增加了行政成本,又破壞了當地政治生態,挫傷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如果對無事生非、造謠生事的惡意舉報視若無睹甚至縱容放過,無異于是對擔當有為者的極大傷害。”湖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陽光反饋照出一片晴空

“雖然自己沒有問題,但被調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這回縣人大代表肯定是選不上了。”英山縣草盤地鎮龍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選發曾這樣嘆息。劉選發因為在縣人大會議召開前被舉報,雖然調查顯示信訪反映問題不屬實,但他感覺影響已經“出去了”,不少人可能對自己失去了信任,在縣人大代表選舉中他也沒了信心。

令他沒想到的是,調查清楚后,縣紀委監委、鎮紀委在龍坊村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通報調查處理結果,讓群眾評判、評理,還了劉選發清白,最終他順利當選縣人大代表。

誣告總會給干部的干事環境和個人心理狀況帶來傷害。如何去除這種傷害?“把事情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就都清楚了。”湖北省紀委常委熊征宇說。

湖北省紀委監委著力做好信訪舉報件查否的“后半篇文章”,要求各地各部門對查否情況采取當面反饋或書面說明的形式告知被誣告人,同時綜合采取召開黨組會、黨支部會、村民代表大會,以及通過村務公開、專題通報等方式公開反饋調查處理結果,為受誣告、錯告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負面影響。

嚴肅追責營造清風正氣

“本來想出一口氣,沒想到被罰了,實在是后悔!”因心懷怨恨,丹江口市武環保潔服務有限公司股東石某誣告涼水河鎮一名干部,查清后被行政拘留五日。原來,石某因為垃圾清運費問題被堅持原則的干部“得罪”,懷恨在心,就編了幾條“罪狀”實名舉報,沒想到很快被查明是誣告。

誣告陷害、惡意舉報之所以屢禁不止,關鍵在于成本較低。以前,很多地方在花費巨大代價查證反映問題不屬實后,往往疏忽了對舉報者的追責。

“對誣告陷害、惡意舉報者進行嚴肅問責,是黨紀黨規、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對這些人,絕不可姑息!”湖北省紀委監委信訪室副主任杭富裕說。

按照省紀委監委要求,湖北全省多地出臺相關規定,采取多種辦法對誣告、惡意舉報者進行嚴肅處理。云夢縣出臺辦法,規定對誣告陷害行為實行嚴格倒查;巴東縣通過與司法機關建立對接機制,對惡意誣告行為依法進行打擊,讓惡意誣告人員依法受到追究。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網絡編輯:梁淑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