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永遠釋放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陳沖活得愈發自在。

責任編輯:宋宇

陳沖(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創刊35周年特刊·南周面孔系列)

當南方周末記者將這段文字拿給陳沖看時,她像少女一樣羞澀地笑了:“我都不記得自己寫過這封信了,那時候人說話寫作文總是有套路的,我這封信至少是真心的。”

陳沖活得愈發自在。

2018年12月,在老上海們喜愛的瑞金賓館,南方周末記者見到了短暫回國探親的陳沖。周圍聚會聊天的客人,各自形成小小的世界。30多年來,她總是舊金山和上海兩地飛行。她大部分時間在舊金山,那里有丈夫和兩個女兒;回上海是見父母和朋友,來去匆匆。見面這天她沒化妝,一身便服。

時間意味著什么?陳沖的回答是:“意味著回憶。”

陳沖年少成名。1976年,年僅15歲,尚無表演經驗的陳沖就主演了謝晉導演的電影《青春》;三年后她又與唐國強、劉曉慶一同主演電影《小花》,并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她迅速成為全國觀眾追捧的大眾偶像。

這時,陳沖放棄了聚光燈,選擇留學。1981年,她踏上飛往美國加州的航班,開始留學生活。

1984年2月11日,南方周末創刊號報道了陳沖的“美國來鴻”。在寫給友人的信中,她提到對故土的思念,也談及留學生聚會:“以前,除了和對手演戲時,我看見過男人流淚以外,沒有見過任何小伙子流過淚,然而在這兒,當我們留學生們聚在一起時,我看見了小伙子的淚水——不是孩子的嬉鬧,而是男子漢凝重的淚水。”

信中言辭約略可見留學生活的艱辛。當南方周末記者將這段文字拿給陳沖看時,她像少女一樣羞澀地笑了:“我都不記得自己寫過這封信了,那時候人說話寫作文總是有套路的,我這封信至少是真心的”。

在好萊塢,陳沖從一個個跑龍套的小角色做起,直到1986年主演以清末中國社會為背景的冒險電影《大班》,才打開在好萊塢的局面。就在那段時間,她接受意大利電影大師貝托魯奇邀請,飾演《末代皇帝》中的婉容皇后。這部電影在第60屆奧斯卡獎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九項大獎,陳沖也成為西方觀眾最為熟悉的華裔面孔之一。

后來《天浴》成為陳沖的導演處女作,她編劇并執導的第二部長片《英格力士》也完成了拍攝。她樂于通過電影展現不同的自我,也希望&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