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進城的年輕人再也回不去農村

賈平凹這一輩人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他的下一輩不愁吃不愁穿,但環境污染、競爭壓力等又是新出現的社會問題。

責任編輯:朱又可

賈平凹(謝子龍/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創刊35周年特刊·南周面孔系列)

賈平凹這一輩人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但也遭遇過少年時期的貧困和中年時期計劃生育的苦悶;他的下一輩不愁吃不愁穿,但環境污染、競爭壓力等又是新出現的社會問題。“說每一代人越來越幸福,也不一定。人一生有過多少困難、多少幸福是平均分配的。”

在工作室見到賈平凹時,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吐露:“最近有些頭大,事情特別多,會議特別多,活動特別多,根本沒有安靜的時間來創作。”賈平凹羨慕那些可以在安靜的莊園里埋頭寫東西的作家。他的工作室里擺著一幅自己寫的、裝裱好的字——“我家主人在寫書,勿擾”。這幅字門神般地立在書房門旁,好像能為主人攔下外面的一切喧囂。

沒有亂七八糟的事情要處理時,賈平凹每天早上八點到達工作室,寫到十一點;中午時間會客、吃飯、睡覺;下午兩三點繼續寫,直到五點,基本上保證五六個小時的創作時間。他說:“如果沒有干擾,寫作是一件讓我感到幸福的事。我很愛從事這個東西,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