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故鄉的N種方法 | 春節見聞
回家則是看清世界背面極好的契機,因為日常的瑣碎終于拼湊起一個立體世界應有的截面,如同空氣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刻,難以量化的、平淡而不加修飾的日子,細細而浩浩蕩蕩。生活的質地踏踏實實落在你身上,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再飄向高空,你抓住真實的繩索,回到人間地面
責任編輯:周建平
福州一家老字號糕餅店,如今只有老年人才會常來光顧
回家則是看清世界背面極好的契機,因為日常的瑣碎終于拼湊起一個立體世界應有的截面,如同空氣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刻,難以量化的、平淡而不加修飾的日子,細細而浩浩蕩蕩。生活的質地踏踏實實落在你身上,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再飄向高空,你抓住真實的繩索,回到人間地面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選“返鄉”主題大概是下意識的。
春節前,編輯在群里給了三個主題:我們這一年,薦書,春節返鄉/出游見聞。當時我拖著箱子,踏上廣州火車南站二樓的手扶梯,準備回家,手機在口袋里嘟嘟作響,我忙不迭掏出來一看——同事們爭先選了“我們這一年”和“薦書”,選“出游見聞”的兩位,“春節返鄉”則像是失物招領,無人問津。
“返鄉”對記者這樣常年奔波在外的人而言,竟如此沒有吸引力?
或許“回家”一詞對老記者來說太稀松平常,泛濫的返鄉主題報道里也早無驚奇景觀??勺鳛橐粋€上崗僅半年的新記者,第一次帶著職業身份回家,于我是新鮮事。腦子里也總有種奇怪的推動力——事物皆有奧秘,帶著記者的視角去看,能看見不同的景象——這種盲目的自信和好奇心作祟,返鄉突然變得充滿魅惑。在人流如織的火車站大廳,回家的情緒幾乎是被擁擠著推上頂峰。在那樣的場景里,歸途似有魔力,告訴你“鄉”與“家”是夢幻綺麗的,車站的彼端充滿意義。
腦門一熱,于是陰差陽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