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招黑成為習慣:黑馬泰禾已成戰略領跑者
閩系黑馬房企泰禾眼下正值高光。根據克而瑞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泰禾集團銷售額達1303.4億元,穩居全國房企20強,并連續兩年站穩“千億俱樂部”席位。
榮光背后,是多年來不絕于耳的輿論質疑聲——幾年間從福建區域中小型房企迅速站上千億“豪門”門檻的泰禾,是否存在過度激進生長的情況?海量儲備是否引起“消化不良”?高負債是否令其命懸一線?多戰線布局是否令其產品品質堪憂?業內人士評價說,天生“招黑體”體質的泰禾,正用自己的戰略眼光令“槽點”漸成優勢。
扎根一二線 在戰略上做到先發制人
泰禾“疏遠”三四線城市是戰略失策嗎?至少在過往幾年三四線樓市飛速激增的同時,關于泰禾“深耕核心一線,全面布局二線”的質疑聲不絕于耳。
在克而瑞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房企總土儲貨值TOP100”榜單中,泰禾集團以7775億元位居第十,以6609億元權益貨值位列行業第九。在北京中融利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文看來,由于泰禾業務布局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為主的30余座城市,未來仍有強勁上升動力。
“泰禾的土儲排名要比它的全國銷售排名高出不少,這意味著未來規?;砷L空間仍舊巨大,有超強的規?;l展動能。”蘇文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泰禾集團目前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及環武漢中部地區發力特征較為顯著,其“以中心城市帶動、一二線區域聯動”的布局特征較為明確。
在三四線城市樓市扶搖直上的幾年間,關于泰禾的布局戰略備受部分輿論詬病,有聲音指出,“泰禾主動放棄了全國城鎮化過程中最大的一塊紅利蛋糕”。
事實是這樣嗎?
分析人士指出,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市場火熱后,很多三四線城市由于不具備產業支撐,加之過度開發,導致樓市泡沫激增,很多房企不得不重新作出戰略調整。很多房企的重心已經重回一二線城市,這得益于一二線城市保值增值性更勝一籌,泰禾穩守核心城市、發展優勢級城市群的戰略思路,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致力于長遠發展的戰略眼光。
“眼下,受制于全國范圍的樓市調控、市場自身調節,三四線城市樓市動力略顯不足,主流房企回歸一二線城市意愿強烈,但其面臨的是高昂地價和存量不足造成的雙重困惑,泰禾在戰略上做到了先發制人,不斷累積自己在一二線城市的儲備資源。”他表示。
昔日“激進派”今日土儲性價比代表
曾幾何時,泰禾頻繁發力核心城市土地市場的行為被部分輿論解讀為“激進派代表”。而當泰禾土地儲備的性價比模式進一步被市場熟識,誤解方才對泰禾的穩健恍然大悟。
事實證明,泰禾并沒有在一二線城市戰略布局中過度透支風險。
當泰禾2013年開始在中心城市大量拿地,輿論對其“激進”的指責不絕于耳,但當板塊熱度由三四線城市重回一二線,土地市場價格經歷一輪迅猛上漲,泰禾當初的“激進”和“高價”一舉變為低成本及溢價優勢,角色轉變之快,唯有市場親歷者深有感觸。
更難能可貴的是,泰禾仍在通過土儲戰略調整,持續降低土儲成本。
數據顯示,2016-2017年期間,泰禾新增項目大多位于一二線城市,土地平均成本約為6000元/平方米。2018年上半年,泰禾新增土地157.02萬平方米,新增儲備建面157.11萬平方米,土地投資金額為57.88億元,這意味著,其新增土地均價甚至不足4000元/平方米。
以上數據的體現得益于泰禾“削弱招拍掛、主攻收并購”的“策略轉型”——2016年起,泰禾通過收購、參股等方式低價獲得土地儲備,土地拓展全面轉入以并購為主的階段。2017年泰禾獲取的36個優質項目中,30個是通過并購及資產購買方式獲取。
從當初頻繁“被黑”,到如今被市場各方一致看好,泰禾低成本布局核心城市的優勢正在顯現,其“兩步走”戰略均走在市場前列——在先于行業完成一二線大量儲備布局后,泰禾轉投增長期一二線城市存量市場的“保守策略”開始釋放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市場分析人士高大力表示,即便泰禾同樣存在賬面負債率較高的情況,但由于核心城市更易變現,加之泰禾的低成本優勢,不論下一階段樓市調整方向如何,泰禾實際上已經握實了變現主動權,海量性價比儲備能確保其強大的資金回籠能力。
金融實力讓“大盤子”快速轉起來
面對市場有聲音指出的“泰禾盤子增長太快,財務風險發酵”質疑聲,泰禾用其融資和銷售雙管暢通帶來的指標提振,令市場恍然大悟。
眾所周知,龐大的資金流通是確保房企產品流通的重要保障,當房企手握重兵(海量土儲)之時,金融能力將起到至關重要作用,亦是考驗時下房企消庫存的核心因素。
當泰禾以海量土儲站上全國十強席位,類似的質疑聲就不絕于耳。有了糧草,又握有優先級市場(一二線城市資源),考驗泰禾金融實力的時候到了。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泰禾共申報發行各類融資產品達276.5億元,其中125.5億元已獲得主管部門無異議函,另151億元產品已在主管部門審核過程中。
這似乎只是提前預熱。進入下半年后,泰禾的融資步伐進一步提速。
2018年10月9日,泰禾與上海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者將為泰禾提供總額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的綜合授信額度。2018年10月下旬,泰禾公開發行公司債獲批,規模達到26億元。
年末仍有重磅。2018年11月23日,泰禾與光大信托、招商銀行簽署三方協議,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其中,光大信托將為泰禾提供200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額度。
緊接著,2018年12月20日,泰禾申請確認發行面值不超過30億元的2018年非公開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由于符合深交所轉讓條件,深交所無異議。
2019年1月28日,泰禾集團與中國建設銀行福建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行福建分行將為泰禾集團及其成員單位制定綜合融資方案,融資總金額為100億元。蘇文認為,上述系列動作是泰禾融資能力的一次集中體現,眼下正值房地產行業融資環境慘淡之時,大批房企受制于國內融資通道緊縮壓力,紛紛“出海”高成本融資,“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核心問題是,為什么泰禾的大規模國內融資會如此順利?這是因為泰禾的信用級別高,機構對它抗風險能力、流通穩定性、未來業績預期的綜合高度認可,從而形成后繼良性循環,令其未來發展更有保障。”他說。
數據顯示,在融資和銷售雙管暢通的情況下,泰禾財務指標顯著好轉。2018年3季報顯示,公司利潤總額同比上漲58%,凈利潤同比上漲52.5%,凈利率同比上漲2.14%,經營性現金流已回到凈流入狀態(凈額1.62億元);同時,資產負債率較年初下降3.05%,凈負債率則較年初大幅下降132.04%。
產品品質讓品牌認可度加速升溫
高體量下,究竟會不會讓泰禾顧此失彼、無暇專注于產品品質?市場對其產品的趨之若鶩,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對“泰禾”品牌的認可度正在加速升溫。
作為閩系房企的代表,泰禾并不甘于只做一個“激進者”的輿論角色,從中小規模,到跨入“千億俱樂部”門檻,泰禾精心規劃的優質產品戰略陸續為其帶來無盡回報。
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表示,泰禾的核心競爭力是產品,立足優質產品扎堆的一二線城市,本身就是對自身產品品質能否突圍市場的一大考驗,因此泰禾要確保產品的宜居性設計、功能屬性、建筑品質、配套能級等方面要領先市場,并力求做到極致。
在他看來,這是讓市場買賬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杜絕樣子貨。買房是普通百姓一生中的大事,絕對不能辜負他們,我們要做百年品質的建筑,讓業主可以安心宜居一生,并得以傳承。泰禾不會為了利潤去降低產品品質,要確保每一套房屋的產品力、稀缺性和高溢價。”黃其森表示。
而泰禾在工匠精神下打造的多地項目實際上也得到了市場高度追捧。僅在調控密集期的2018年內,便有泰禾上海大城小院、泰禾華發•姑蘇院子、泰禾蘇州金尊府、泰禾南京金尊府、泰禾明昇•廈門灣、太原泰禾1號街區、泰禾武漢院子、泰禾合肥院子等多個開盤項目引起購置狂潮,其中不乏當日清盤者,比如廈門灣首期等。
與此同時,泰禾深耕的泰禾+戰略服務模式開始形成市場口碑效應,據悉,泰禾+戰略致力于全面提升居住品質,為居住者提供美好生活,力圖通過高品質的產品、配套、附加值服務,賦予業主更多的權益附加值,提升業主生活品質、業主權益及服務體驗。目前,泰禾+已在泰禾全國輻射城市范圍快速推進落地,并將成為泰禾未來產品模式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