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不做改革中的犧牲者
在計劃經濟的體制和我們要走道路發生碰撞的時候,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做妥協,也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去研究正規的企業應該怎么做。
責任編輯:馮葉
柳傳志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
在計劃經濟的體制和我們要走道路發生碰撞的時候,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做妥協,也花了相當多的精力去研究正規的企業應該怎么做。
作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年過七旬的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目前深耕投資,是為數不多仍在商界馳騁的一位。2018年5月,因為一場5G編碼的投票風波,聯想被拿來和華為作比較,再次引發關于“貿工技”和“技工貿”路線之爭的大討論。
柳傳志于1966年畢業于西北電訊工程學院(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后任職于國防科工委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沒過兩年便被下放農場勞動,1970年代重回中科院,直到1984年創立聯想,柳傳志已年逾四十。方才過去的2018年12月,柳傳志榮獲了改革開放四十年“改革先鋒”稱號。
聯想的崛起,是中國計算機和科技企業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掌舵者,柳傳志對改革開放的深刻理解和推崇傳播,也始終影響此后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企業家。
近日,柳傳志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回顧了聯想創立至今,那些關鍵的抉擇是如何做出的。
2009年2月12日
南方周末:創辦聯想的時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