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心頭已十分”:如何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以這樣的視角看待痛苦,痛苦便如一個“緊箍”,只能困在痛苦中循環往復;而如果能轉換一下視角,“橫看成嶺側成峰”,痛苦可能是一枚螺旋狀的“盤香”,看似也在循環,實則已然超脫出來。
責任編輯:溫翠玲
以這樣的視角看待痛苦,痛苦便如一個“緊箍”,只能困在痛苦中循環往復;而如果能轉換一下視角,“橫看成嶺側成峰”,痛苦可能是一枚螺旋狀的“盤香”,看似也在循環,實則已然超脫出來。
正月里我偶然間遇見了《詩里特別有禪》這本書。暢快地讀完,掩卷細思,我漸漸明了自己為何會喜歡蘇軾的《廬山煙雨浙江潮》,為何會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三段式來解讀自己與父親的關系,因為其中都“有禪”。
最近我看到一幅用兩條線比擬親密關系的圖,其中描繪父母和子女關系的線圖與我體悟到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三段式不謀而合。一條直線代表父母,年幼的子女最初也是一條直線,與父母很近——看山是山;到了青年時期,子女的線如滑翔傘一樣鼓了起來,越飛離父母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