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每一張畫都是藝術家想留給時代的印記
上海徐匯西岸文化藝術示范區內,丁乙是第一個入駐的抽象畫家。
責任編輯:邢人儼
丁乙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創刊35周年特刊·南周面孔系列)
上海徐匯西岸文化藝術示范區內,丁乙是第一個入駐的抽象畫家。偌大的廠房里,數米長寬的三塊巨型畫布,占據三面白墻,每一塊都是他對各種“可能性”的實驗。57歲的丁乙爬上梯子,視線穿過厚厚的鏡片,一厘米一厘米地雕琢出精致的“十”字。木板上削下的碎屑五顏六色,和抽剩的雪茄標簽一樣,囤在一個個透明罐子里。
“十”是丁乙的標志性符號。三十年前,裝幀設計師出身的他,發掘了在印刷紙張邊緣躺著的“十”字,賦予其高度理性的內涵,直接向寫實和意象的傳統繪畫宣戰。
20世紀末,丁乙進入熒光色的創作階段,靈感就來自窗外的不夜城——炫目的燈光、街道、車流、人群。如果最初的視角是平視,再到后來的俯視,那么最近七八年,丁乙無意識地走向了“仰視&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